顧爾德專欄:中國兩會大戲是為習近平登基暖場

中國「兩會」在北京登場,這次會議最重要目的是為習近平連任總書記、國家主席佈局。(AP)

中國年度政治大戲人大、政協兩會於三月四日登場。今年兩會最重要意義在於:為明年習皇登基做好鋪路工作。

人大、政協雖被譏為橡皮圖章,但中國一些重要政策方向會藉兩向世人宣告,尤其是由總理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受關注。今年兩會最受注目的是:年度經濟建設目標、第14個5年規畫(「十四五」,2021~2025)和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香港選舉制度改變。

要總體理解包括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提出《政府工作報告》、香港政制以及其他重要的政策宣示或立法,不能只看今年,必須把明年下半年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大納入雷達中──這個五年一度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將決定屆時六十九歲的習近平能否再擔任一任黨的總書紀,以及接著在後年春天舉行的第十四屆人大,再度被選為國家主席。

習大登基前經濟成長率不能太難看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點出,中國今年的經濟目的與主要政策包括:經濟成長率6%,財政赤字率3.2%,通膨率3%,失業率控制在5.5%;此外,地方政府債券3.65兆人民幣用在擴大基建的「有效投資」;為中小企業減稅、降低融資成本。整體而言,就是繼續維持一個寬鬆的經濟環境。

原本傳出今年中國不會再設定GDP成長率,但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是設了6%這個目標,這個數字和2019年相差不大,當年在美國提高關稅加上中國國內需求疲軟下,GDP成長率降到30年來低點。既然要迎接習大登基,今年成長率總不能低於30年低點(去年因疫情成長率2.3%不算)吧?

今年預估財政赤字雖略低於去年─—疫情抒困振興調高到3.8%—─的水準,但仍高於前年的2.9%。不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投資的幫助有多大?

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例如設備、土地、建物等)出現負成長(2019年55兆1478億人民幣,2020 是51兆8907億),不過,去年中國整體信貸(即社會融資)出現14%的高速成長,遠高於前幾年9%的平均值。這代表著民間借了錢卻沒有用在長期性的投資上,也許只是短期套利──就像台商「鮭魚返鄉」享受租稅優惠,卻把錢投到股市炒短線。

20210305-中國總理李克強。(取自央視影片)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揭示今年會是提供一個寬鬆的經濟環境。(取自央視影片)

為保駕護航維持寬鬆經濟環境

民間不願意實質投資,就得靠政府投資帶動復甦──這是中國經濟國進民退的體現。另一方面,信貸快速擴大等於債務迅速累積,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報告,2020年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債務是增加最快的國家。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2020年度中國槓桿率報吿》顯示,去年中國宏觀槓桿率從前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正如《貨幣戰爭》(Currency Wars)作者瑞卡茲(James Rickards)所說,中國實質經濟已陷入一個由槓桿、無法清償的債務、假帳所交織的網。

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砸4兆人民幣救市,大量興建廠房、基建等,導致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巨幅上揚,最後藉「去槓桿」、「供給側改革」來解決。如今面臨同樣槓桿過高的風險,為什麼還維持寬鬆政策、繼續加槓桿? (相關報導: 解讀中國兩會》新冠疫情後的慶功大會 確認習近平繼任者就是他 更多文章

原因其實很清楚,也很「政治」──明年底的二十大是習近平繼續留任的關鍵時機,一定要維持經濟欣欣向榮的景象,即使是撐出來的,也不能讓汽球在二十大以前爆破。習近平必須掃除一切不利於他連任的因素,所有的政策都是以保駕護航為第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