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拜登習近平交手第一回合誰勝出

美國總統拜登2月4日在國務院發表演說,批評中國好鬥。(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怎麼和中國打交道?全球都在關切,台灣更關切這個攸關自身安危利益的議題。拜登上任約半個月,開始較多地著墨於外交政策,從貝登與其國安外交團隊有關中國的發言,可抓住美中關係的大方向。整體而言,拜登團隊還在為與中國正面交手布局,未正式開戰。

直到美東時間二月十日華人的除夕,拜登才和習近平通上電話。在此之前,拜登已經已經與重要國家領導人通過電話,但唯獨「漏掉」習近平。二月七日,CBS播出拜登的專訪中,他解釋說沒和習通話只是因為「沒有機會」。而在兩人通話之前,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也在同日與美國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金成(Sung Kim)會面。

在拜登與習近平首度通話中,習近平表達希望美中恢復經常性對話管道,兩人也談到在疫情、限核以及全球暖化等議題上的合作;拜登則對中國在經濟上的威逼與不公平作法表示不滿,同時擔憂北京對香港愈來愈多的政治箝制,以及中國在亞太區域強硬的作為──包括對台灣。

拜登也很刻意地把台灣問題提上檯面──包括安排蕭美琴在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前先訪國務院,這也代表著之後台美官方接觸至少維持這個等級。拜登與習近平兩人初步交談很明顯是只是在表態,沒有共識。在此之前,拜登新政府與習近平政權也幾度交手,雙方都在為下一步的談判布局。

二月四日拜登在國務院演說,這是他上任後首度闡明外交政策。拜登指出:「美國領導人必須迎戰這個「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崛起的時刻,包括中國日益蓬勃與美國對抗的野心,還有俄羅斯破壞與干擾我們民主體制的決心。」他明確把中俄定性為「威權主義」,同時批評中國「好鬥」、「危害人權」,宣示美國新政府將對抗中國的「經濟濫權」:另一方面,他也說:「只要符合美國利益,華府也將與北京合作。」

布林肯與楊潔箎各自表述立場

在拜登發表演說前一天,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才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沒有改變。值得注意的是,普萊斯並非主動提及「一中」,是被動因應記者提問而回答,而且回答前翻資料找「標準答案」,可見其慎重。

更早幾天,台灣意外成了拜登外交政策焦點。一月下旬、拜登才上任才三天,二十三日中國軍機就擾台,拜登政府的國務院發出第一分聲明就是針對這件事,聲明中把台灣列入印太國家,並把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並列,這也是拜登政府首度把這三者並列。

接著,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共負責外事工作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二月六日通電話,這是美中雙方外交高層在拜登上台後首度對話。在兩人通話前,傳出北京想派楊潔篪訪華府卻遭美方拒絕。 (相關報導: 「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拜登發表外交政策演說:重建過去四年受到忽視的民主同盟 更多文章

這通電話之前,布林肯也已經和英、法、德等歐盟三國的外長舉行四方電話會議。四方會談內容涉及伊朗、中國、俄羅斯、緬甸、氣候變化與疫情等議題,包括如何讓中國遵守國際承諾。一月間中歐投資協定(CAI)的簽署,是北京在美國政權交替之際突襲拜登,美國希望亡羊補牢,與歐洲盟友在中國問題上採取一致態度與行動。不過,四國外長首次會談,只是針對重要國際議題初步交換意見,不會有具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