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意志報》認為,德國政府出於經濟利益而無視中國人權問題,這種做法非常可恥。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則在《每日鏡報》撰文指出,以道德為導向的對中政策注定要失敗,歐洲依然應當堅持以現實利益為導向的「貿易促轉變」對中政策。
慕尼黑《南德意志報》以「德國的義務」為題,刊發由駐華記者撰寫的評論指出,德國政府在面對中國侵犯人權現象時,卻因忌憚經濟利益而不敢大聲抗議。作者認為,德國政府的這種姿態非常可恥。
文章注意到,加拿大、荷蘭的國會都已經通過議案,將中國新疆的侵犯人權、強制同化現象稱作種族滅絕。「德國也必須做出反應。雖然出於歷史原因,德國不能輕易地使用『種族滅絕』這個概念。但是也同樣出於歷史原因,德國也承擔有特別的職責,尤其是其他國家都視而不見的時候。而德國聯邦政府卻出於政治考量、出於擔心遭到中國報復,在這個議題上猶豫不決。這種做法不可取。」
「中國基本上不會改變其現行的少數民族政策。自從蘇聯解體以來,中國中央政府強硬對待一切被猜測可能具有分離主義傾向的群體。在內蒙古、西藏等其他邊疆省份同樣如此。在剛剛開幕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當局還有可能修訂香港的選舉制度,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但是,若想緩和中共與少數民族、或者中共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北京必須要賦予更多自治權。在習近平治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北京若想開啟和解進程,也必須為其行為承擔起責任。這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不過,德國以及國際社會也並非完全無力去改變。自從美國出台制裁政策以來,跨國企業開始更為仔細地審視其供應鏈。歐盟也可以出台針對罪行關鍵人物的制裁措施,經濟制裁也應該拿到台面上來討論。」
「目前,中國根本就不怎麼害怕柏林。恰恰相反,德國主導的歐盟方面還在12月底給予北京《歐中投資協定》獎勵。德國政府給出的辯解理由是:這份協議為德國企業爭得了經濟利益。這真可恥。」
前總理施洛德:以道德為導向的對中政策注定失敗
德國前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則在柏林《每日鏡報》撰寫了題為「以道德為導向的對中政策注定失敗」的客席評論,認為歐洲的對中政策依然應該堅持以利益為導向的「貿易促轉變」戰略。
「在對中政策上,我們當然不能抱有幻想。在香港,中國打垮了民主運動。全國範圍內的宗教與少數民族群體都在受到打壓。中國在南海上的擴張、吞並行徑也無可辯駁。北京還在堅定地擴充軍備,其核武庫也在擴充中。」
「中國之所以能實行這種可控的進攻態勢,是因為北京運用了雙軌並進策略。在全球範圍內,中國都是受歡迎的貿易伙伴、投資者、援助者。現在,北京還提出'經濟雙循環',試圖減少對外國科技的依賴性。鑑於中國在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北京的這一戰略有可能在今後10年到20年內取得成功。」 (相關報導: 恐怖野火燒不盡:伊斯蘭國餘孽蠢蠢欲動!死亡陰影籠罩中東 | 更多文章 )
施洛德指出,目前德國企業越來越依靠中國市場,新冠疫情更是強化了這一趨勢。「盡管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伙伴,但是我們歐洲仍然不應該被捲入美國開啟的對中貿易冷戰。拜登政府提出,美中之間的衝突是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根本性矛盾。這一方針其實指向了一個錯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