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費1.35兆算不算高?是否威脅世界和平?德國軍事專家深度解析

2019十一國慶大閱兵、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公布的年度預算草案顯示,中國國防預算大約為1.35兆元人民幣,同比成長6.8%,增幅略微高於去年。長年關注中國軍事問題的德國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所專家艾沛思指出,中國軍費目前遠低於美國,但是中國軍事威脅依然現實存在。

德國之聲: 中國全國人大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軍費預算同比成長6.8%。從全球層面來看,中美之間的軍費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您是否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艾沛思(Pascal Abb): 從軍費佔GDP的比例上而言,中國依然明顯低於美國。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中國官方的軍費數字並不包括武警等項目的開支。如果將這些支出也算入軍費,中國的國防開支就不再是美國的1/4,而是超過1/3。而且,中國的經濟增速也明顯高於美國。所以,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軍費開支達到美國水平,完全是有可能的。目前,根據西方一些智庫的統計,中國的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依然低於2%,顯著低於美國。後者佔比超過3%

德國之聲: 您的意思是說,如果中國也將軍費比重提升到GDP的3%,以中國經濟的體量,將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巨大威脅?

艾沛思: 當我們在說「中國軍費將在不遠的將來趕上美國」時,我們總是在中美之間比較軍力。但是現在需要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東亞地區眾多國家的總和,這些國家往往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比如台海兩岸,盡管北京和台北的軍費開支佔各自GDP的比重都差不多,但是鑑於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台灣軍費的總數只佔中國的一個零頭。菲律賓、越南等國也無力維持能與中國抗衡的軍備。即便像日本這樣的大國,由於經濟總量的因素,他們的軍費也只能達到中國的1/3。印度也沒有足夠的軍備財力。這才是大家說「中國軍事威脅」的原因:並非一定要和美國相比,而是和亞太地區與中國存在爭端的其他國家相比。這些相對較小的國家感受到了中國軍事威脅,擔心中國軍力成長。

德國之聲: 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有一些網民在歡呼,認為中國軍費佔GDP比重低,意味著中國軍備具有比美國更大的成長潛力,假如兩國之間展開軍備競賽,中國的勝算更大。您是否同意這種解讀?

艾沛思: 中國如果真想要提升軍備,確實具備比美國更大的經濟潛力,由此實現更大幅度、更高速度的成長,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相關報導: 恐怖野火燒不盡:伊斯蘭國餘孽蠢蠢欲動!死亡陰影籠罩中東 更多文章

德國之聲: 歐洲人說起中國軍備時,總是感覺這離自己很遙遠。但是我們又看到德國國防部對外表示,將在今年派遣一艘軍艦前往東亞,並且還會穿越南海水域。中國軍力成長,到底和我們歐洲有多麼密切的關系?

艾沛思: 歐洲並不是全球軍事大國,而是全球經濟大國。南海是歐洲通往中國、日本的極其重要貿易航線,所以維護東亞地區和平也是保護歐洲利益。最近,歐洲國家也開始向東亞地區派遣軍艦,這是因為歐洲正在形成自己的印太戰略,比如德國在幾個月前就公布了自己的印太戰略,再早前還有法國的相似戰略。當然,在歐洲國家之間也有一些差別,比如法國的印太戰略相對更重視軍事方面,會參加在南海的「自由巡航」行動,畢竟法國依然在南太平洋擁有海外領土。德國的戰略則非常重視推動歐盟與東協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