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九合一選舉,在媒體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令人眼睛一亮的政見,只是一再地討論抄襲、學歴、論文及隱私,甚至於在辯論場中,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什麼crazy idea ,譲人覺得這樣的候選人沒有勇氣突破傳統。
我,一個退休的工程師,在台北市及新北市,工作及居住達半世紀以上!市區、山區、海邊都居住過也工作過,就假裝我是一個參選者,我如何把這塊土地變得更適合久居,因此我虛擬一個參選的政見。表達我一個平凡百姓的心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子化及高齡化是目前國內的趨勢,利用目前國中小剩餘的敎室及空間,規劃成社區老人活動中心,青創園地。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底達到14.05%,也就是說,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而國發會也推估到了2025年,台灣會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會達到20%,到那時,每五個人台灣人就會有一個是老人。守護老人,是台灣人的共同的責任及功課;人口老化是個社會問題,也是國安問題。
反之,在少子化之下,目前的國中小,不是減班就是合校!尤其有些偏遠地區的小學,學生人數還比老師少,何不現在就開始規劃:偏遠地區的小學,校區廣,風景秀麗,它本是一個適合老人居住及散步的好地方!政府花點錢,轉型為公立老人照䕶中心,配有基本的護理人員,可以長期的照顧也可短期租給城市的老人來鄉下度假。
都會區的學校,也可將剩餘的敎室,轉型為老人活動中心,配上訓練有素的志工,指導老人做些活動,例如:下棋、打太極拳、閲讀等等,在都會區也可考慮租給年輕人當成他們的青創園區!少子化是時代的產物,儘速規劃因少子化所剩餘的硬體設施,用之於老人或年輕人,達成雙羸的策略。
建立一個永不斷電的居住環境
毫無疑問,在台灣輸配電技術最好的,就是台電的技術人員。
為了要建立一個「永不斷電」的環境,地方政府必須和電力公司成為伙伴關係,地方政府(甚至下至里長)提供給電力公司可能造成斷電的資訊(例如:鳥築巢、樹枝架在電線上…)等比較微細的資訊,供電力公司技術人員及時處理。
目前每一里,都幾乎會有電子看板!目前的電子看板,都是一些八股、政令宣傳字句!事實上,里民關心的不多!何妨加上「本里已經ㄨㄨ天未曾斷電」或是「本夜市已經XX天未曾斷電」; 里和里之間競賽,電力公司,服務所與服務所之間競賽!贏的是民眾!開發電源是中央的責任,譲居民不斷電,地方和電力公司合作,是可以做得到的。
為市民居住安全把關!尤其「老丙建」的水土保持!
新北市甚至全國各地,有數量龐大的山坡地社區,它們幾乎都是早期(民國72年前取得建照的老丙建),當年法規不完整,政府也沒有強力監督,至今留下了許多未爆的地雷。 (相關報導: 為何堅持推動北市都更?黃珊珊曝原因:這是我從政20幾年來最迫切的事 | 更多文章 )
當年的建商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就在山坡地上蓋房子!如今已經過了超過40年,這些老丙建,不是排水管路不足就是早被土石阻斷,因此山坡地變成隨時可能崩塌的地雷!遠自,1997年溫妮颱風造成汐止林肯大郡擋土牆倒塌,28人死亡是一個例子!今年(2022),10月17日,伯爵山莊土石流,撤離並疏散週邊住戶共58戶,145人又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