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是廚師職涯的枷鎖?這家主動棄權的三星級餐廳,揭露米其林的黑暗面

米其林是廚師職涯的枷鎖?(圖/AP)

米其林:欲望的飛輪或枷鎖?

米其林指南是一種媒介,一種欲望的傳遞者,成千上萬的廚師從中尋求認可。自從1900年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出版,米其林兄弟開始轉動欲望的飛輪。

米其林運用的是模仿行銷。如果這間公司可以將自己定位為人們應該去哪些餐廳的欲望榜樣,那麼米其林將從一家銷售輪胎的公司轉變為一家銷售欲望的公司。他們將由康柏電腦變身為蘋果電腦。

在世紀交替時,路上的車子很少。米其林的計畫是根據人們的未來欲望(駕駛汽車)而來。或許,米其林指南的創造者了解欲望的反身性,知道他們可以扮演重要推手,催生他們所押注的欲望。

到了1920年,這本指南已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出版刊物之一。而今天,它是備受推崇的印刷刊物之一。

無疑地,米其林指南為數百萬人提供價值,他們用它來尋找難忘的用餐體驗或只是一頓美味的佳餚。1955年至1999年擔任執行長的法朗斯瓦.米其林(François Michelin)是將人本精神融入商業經營的領導者典範。但是這本指南卻變成米其林裡沒有人想像得到的東西(當然不是在早期想像得到):一個限制和扼殺欲望的系統。

「你被困在一個可怕的系統中,」塞巴斯蒂安說。「如果你不尊重指南的官方或非官方規範和做法,你就有被降級的風險。這對於餐廳的聲譽、廚師的士氣和整個團隊來說都很可怕。降級就是失敗。」

最少人走的那條路

真相都有歷史。如果不了解我們欲望的歷史,我們就無法了解自己。

當我們坐在塞巴斯蒂安的辦公室交談時,他主動提起自己的故事。「在我小時候,我的房間就在我父母餐廳廚房的正上方。無論是我醒來後、睡覺時,或是整個下午的時間,我都被廚房的聲音給包圍:餐廳裡的服務、從市場運送過來的農產品、工作時間的壓力時刻,還有廚師們在晚上離開時的笑聲。」他對廚房的美好回憶正是這樣形成的。

「我還花很多時間和父母一起在奧布拉克徒步旅行,」他說。「到了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心想,『做一名廚師就表示我可以留在這裡,繼續享受樂趣。』我想到的就是我不想離開我的遊樂場。」

布拉斯故意測試他的欲望。他念中學,就讀一般的教育學程。「我通過經濟學領域的中學畢業考試,以確認我想要的工作是成為一名主廚。我想確定我這樣做不是只為了走好走的路。」他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確認——在中學時期,成為一名主廚的欲望一直存在,而且不斷增長。當他接受了自己的角色之後,這個欲望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考驗,但是他可以保持信心,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事先檢驗過。

塞巴斯蒂安致力於經營他的家族餐廳。他熱愛烹飪,而且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當時的目標是幫助我的父親獲得並保住米其林三顆星,」他說。

塞巴斯蒂安加入父親的餐廳時,Le Suquet還只有兩顆米其林星。獲得第三顆星至關重要。只有世界一流的餐廳能得到米其林授予第三顆星——根據米其林指南,這些地方值得「進行一次特別的旅程」。 (相關報導: 蟬聯5年米其林二星餐廳「祥雲龍吟」,突發公告曝12月歇業!老饕哀號:吃不到了 更多文章

由於Le Suquet地處偏遠,與大多數餐廳相比,這間餐廳更依賴這份榮譽。該指南的星級讓布拉斯家族能夠建立事業基礎,並讓餐廳的名聲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