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糟糕的和平,也比戰爭更有價值!

南韓在首爾部署大批警力,以免朴槿惠案宣判後造成憾事,不料在10日的衝突中還是釀成三人死亡的慘劇。(美聯社)

南韓憲法法院昨天決議通過國會提出彈劾總統朴槿惠的申請案,朴槿惠遭到罷黜,新一屆總統選舉,預計在60天內舉行。南韓總統選舉,誰將勝出?新總統會不會延續朴槿惠的親美政策,繼續佈署薩德系統?我個人一直認為,薩德系統佈署與否,關係到下一階段東亞地區乃至於亞太地區的和戰走勢,必須持續觀察、高度重視。

前幾天,我在臉書發表「狂人崛起 小心台灣陷入戰爭陷阱!」,文中,引用聯合報外電綜合報導的資料,質疑美國堅持在南韓佈署薩德系統的必要性和正當性,並提醒台灣千萬不可自陷戰爭陷阱。為何要提醒台灣呢??英文上台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冷凝狀態,原本就對中國抱有敵意的民進黨同志,對於中國反對美國在南韓佈署薩德系統一事,彷彿有些幸災樂禍的態度,對於中國大陸反對美軍佈署薩德的理由,似乎也嗤之以鼻。好事者,甚且期盼薩德系統得以登台,與日韓形成第一島鏈、組成東亞版的「小北約」,將自個兒納入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

一名南韓民眾正在首爾街頭閱讀朴槿惠遭到罷免解職的號外。(美聯社)
一名南韓民眾正在首爾街頭閱讀朴槿惠遭到罷免解職的號外。(美聯社)

朝鮮半島的薩德危機,或許可以用一段歷史來對照。那便是1962年,蘇聯導彈進駐古巴,對美國國防安全形成立即而明顯的威脅,通稱古巴飛彈危機的那段歷史。

此處不擬贅述古巴飛彈危機的來龍去脈,簡單地說,古巴飛彈危機最終沒有演變成全面戰爭,一方面是美蘇達成交換條件,美國撤除佈署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則撤出已經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一方面是教宗若望23世從中斡旋。而古巴飛彈危機後,美蘇兩國建立熱線,便利雙方領袖溝通歧見,某種程度地將日後許多區域的軍事衝突控制特定範圍內。換句話說,面對危機,有接觸、有談判、有調人,危機有較大機會化解。金正恩掌權迄今,兩個陣營,沒有接觸、沒有談判、原有的可能的調人--中國也被搞毛了,危機只能繼續升高。

無論如何,古巴飛彈危機說明了美國絕不容許後院(古巴)失火,蘇聯亦不容許他的鄰居(土耳其)儲存爆裂物。半個多世紀後,同樣的道理,崛起的中國,又怎能容許美國在隔壁鄰居那兒佈署可以就近監測的飛彈防禦系統?再說,北朝鮮出了個狂人,對南朝鮮造成威脅,幹嘛拿我中國當祭品?

南北韓鬧到今天這個地步,美國怕是難辭其咎。

1998年金大中當選南韓總統後,積極推動南北韓和解的「陽光政策」,2000年,金大中親訪平壤,受到金正日的熱烈歡迎,南北韓和平統一曙光乍現。當時,美國宣稱支持金大中的陽光政策,鼓勵南北韓透過交流,而金大中推動的「美俄中日四國協商外交」,也給東亞帶來了穩定與和平。不料,美國歷年的中東政策,引發了911恐怖攻擊事件,小布希總統將北韓列為「邪惡軸心國」,北韓大怒,敵意螺旋升高,美朝兩國再度交惡,雙雙走下談判桌,東亞情勢轉趨緊張。金大中去職後,盧武鉉雖繼續推動陽光政策,但力度大減,美國也不支持,北韓意態闌珊。等到2008年李明博上台後,對北韓改採強硬路線,南北韓從和解撤退,重返對抗。 (相關報導: 青瓦台裡已無總統》朴槿惠仍在總統官邸,但這面旗不見了 更多文章

韓戰結束迄今,美國制約北韓,個人淺見以為,基本上還是沿襲著喬治·肯楠倡議的「圍堵政策」,除了在日韓繼續重兵駐守外,美中建交後,制約北韓的另一捷徑則是寄望中共看管、控制北韓。對強悍的朝鮮民族而言,真是孰忍孰不可忍?金正日在世時,經濟改革剛剛上路,需要與中共保持良好關係,等到金正恩掌權後,實力漸長的北韓,急著藉飛彈試射,將國際政治裡的博弈理論,一番又一番地演練,試探周遭國家的底線。(這裡頭,似乎可以看見古巴飛彈危機的模式,也就是說,北韓企圖拿核武和導彈換取某些利益?!)中共心中雪亮,既然北韓沒有對著中國叫陣,況且自個兒也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逆風前進,面對調皮搗蛋的小國崛起,也只能拿著聯合國的制裁決議,虛應一番。至於美國,過去這些年來,圍堵政策思維依舊,動輒祭出經濟制裁,面對朝鮮半島和東亞新局勢,還是一味地責怪中國沒有管好北韓。薩德進駐南韓,看似對抗北韓、不小心遷怒中國,骨子裡,就是不樂見大國崛起,分享美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