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10日進行總質詢,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質詢時表示,台灣人口問題嚴重,但政府似乎沒有做好相關的政策規劃與指標,甚至做出一些北韓式的誇張數據,只是為了要交代,段希望政府能做好政策指標、要有人負責。
段宜康表示,關於人口危機,國發會2016年8月有公布人口推估,按照推估,2061年台灣人口將減少500萬,而目前台灣老年人口與幼兒人口比例已經交叉,他很懷疑未來勞動力是否有辦法支撐。
林全:現在已經有點來不及
對此,行政院長林全坦言,現在已經有點來不及,目前20歲以下人口很少。
段宜康接著說,2060年時,台灣可以工作人口的比例只高於日韓,但低於歐美國家,根據國發會資料,2026年人口紅利期將結束,將進入人口負擔期。
而台灣的勞動力,在2013年就已是「晚進早出」,20到24歲比其他各國低,只比韓國高,另外50歲以上的勞動人口也比其他國家低很多。
此外,台灣人才供需失衡是全球第一,人才流失也很嚴重,除了外籍勞工,外籍高階人士是相當不足的。段宜康表示,外國人有永久居留僅1.2萬人,段認為要做通盤檢討。
新加坡每年引進1.5到2.5萬新移民 以減緩衝擊
段宜康舉例說,新加坡和台灣是強烈對比,雖然新加坡不一定是好的,因為他們為了補充人口付出沉重代價,包含交通、住宅供給、環境等,但仍然可以看看他們的做法。新加坡的做法是每年引進1.5到2.5萬新移民,以減緩衝擊,對於永久居留權跟專業人才提升,有非常清楚的政策目標,他們很清楚知道國家要維持基本競爭力需要的人口需求。
段宜康指出,台灣總居住人口2431萬人中有97%是國民,但新加坡560萬人中,僅61%是國民,近40%不是國民。當國民不生小孩的時候,必須從外部尋找補充人力,雖然因為社會反彈有所延緩,但是他們是有計劃有目標的,但我們呢?
段宜康說,過去國發會曾做過「因應我國人口結構變遷具體作法」,當中工作人口按照中推估來看,到2060年是923萬人,但從2013年的勞動參與率去推估,到2060年只有647萬人投入勞動。 (相關報導: 台灣老化指數首度破百 全台最老縣市就在這 | 更多文章 )
100%勞動參與率還不夠 「我們不是北韓啊」
該作法中指出,要提高勞動率,第一要提高勞動參與率,要提高到943萬人,這表示100%的勞動參與率還不夠,而我們現在的勞動參與率不到6成,2060年卻要提升到超過100%,要從小孩、老人拉人進來才能湊齊。段宜康說,「我們不是北韓啊」,除了勞動參與率突破百分之百,該作法中還指出還要引進外籍人口,從外引進250萬人,段宜康問,這要從哪裡找?現在是多少,以後每年要提高多少?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做好規劃與政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