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軍事分析家稱,2021年夏天,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國檢閱了一次雄心勃勃的聯合軍事演習,加上據報導的中俄在航空、海底和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方面的合作,表明雙方的防務聯盟有所鞏固。
美國官員和軍事專家說,很難確定中俄之間有多深的合作,這兩個國家對資訊都嚴格控制,其行動也越來越不為外人所知。但從最近的經濟聯盟、軍事演習和聯合防務行動,以及政府領導人為數不多的公開講話來看,西方國家官員和防務專家越來越相信中俄關係已變得更加緊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雖然美國官員長期以來對中俄聯合起來的威脅一直持懷疑態度,但有些人正在改變看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報告說,中俄兩國現在的關係比過去60年來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非營利性研究和分析機構CNA的俄羅斯軍事問題專家Michael Kofman說:「中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威脅。但考慮到這種合作,這兩個威脅現在是相互關聯的。」
拜登政府官員說,他們正予以密切關注,但告誡不要過度解讀中俄不太可能發展為全面軍事聯盟的行動。
中俄間擁有長達2,500英里(約合4,025公里)邊界線,在中亞、印度和北極地區有利益之爭,這妨礙了兩國完全結盟。此外,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北約)的成員國不同,中俄的防務系統並不廣泛兼容,限制了聯合指揮的有效性。
不過,據分析人士和美國官員稱,美國遏制中俄的措施促使中俄基於利害關係考慮而聯手,使這兩個以前有爭議的國家有動力調動資源和情報來對付一個共同對手。據分析人士稱,中國和俄羅斯渴望限制美國的影響力及其軍事和金融實力,並且認為如果兩國攜手合作將更有可能成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21年6月份表示,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中俄夥伴關係。普京稱,俄中雙邊關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在美國政府苦於應對阿富汗的混亂局面時,中國和俄羅斯軍隊8月份在中國西北部進行了軍事演習。據分析人士稱,這次演習是首次使用中俄聯合指揮和控制的方式,表明如果對美國採取行動,兩國進行協調的能力在增強。
美國情報界已經解密的《2019年全球威脅評估》(Worldwide Threat Assessment in 2019)是第一份將中國和俄羅斯聯合列為地區威脅的報告。該報告稱:「我們預計他們將合作對抗美國的目標。」
從2014年開始,在美國的壓力下,中俄關係有所加強。當年由於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並在烏克蘭東部煽動叛亂,美國及其盟友開始對俄羅斯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周四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警告普京,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集結演變為入侵行動,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普京表示,這種制裁將導致俄美關係出現危險裂痕。
對中國而言,美國言辭日益尖銳、中國在中東和非洲的防務協議引發的緊張局勢,以及美英兩國與澳洲的核潛艦交易,使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正式形成。中國對台灣和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中國稱南海)部分地區的領土主張也構成壓力來源,有可能引發促使美國參與的軍事衝突。
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去年10月表示,基於對美國一些政治做法的不滿,俄中有很多共同立場。他稱:「我們不喜歡華盛頓方面缺乏相互尊重。我們希望奉行不干涉原則。在這一點上,我們(俄羅斯和中國)立場接近。」
在多年來對台灣問題措辭模糊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去年10月表示,克里姆林宮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俄中兩國也看到了在貿易、技術和能源方面加強接觸的好處。過去六年,普京和習近平會晤了30多次。
Kofman表示,最初的對話是俄羅斯和中國不會聯手,然後變成似乎有聯手但不是很重大,接著演變成存在聯手且程度很深,但可能不會一直持續,而這種對話現在又將發展到下一階段。
協防團隊
在中國經濟騰飛之前的幾十年裡,俄羅斯一直是中國的主要武器供應國。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政治不和之後,隨著中國同意購買俄羅斯的S-400先進防空系統,2014年雙方重新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一年後,中國訂購了俄羅斯製造的蘇-35噴射戰鬥機,這增強了中國打擊美國軍艦的能力。美國因這些交易制裁了中國。
普京曾在2019年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共同開發中國的反飛彈預警系統。次年,他說莫斯科在為中國軍方提供技術援助,這些技術太敏感,他不便談及。俄羅斯官方媒體後來報導稱,中俄正在開發一種絕密潛艦。
中國開發先進的電腦晶片為俄羅斯另闢了一條蹊徑,讓俄羅斯能獲得被西方制裁切斷的軍事技術。
Andrea Kendall-Taylor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研究俄羅斯問題,目前就職於華盛頓的國家安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該智庫傾向於民主黨。她說:「在涉及三個國家的三角關係中,不要輕易站到另外兩個國家的對立面。」
2018年,也就是兩國簽署軍事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第二年,俄羅斯首次邀請中國參加其規模最大的年度國防演習。2019年,中俄兩國轟炸機首次在日本和北韓半島附近聯合巡邏,招致韓國飛行員警告性射擊。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去年10月,俄中在日本海舉行海上聯合軍演,兩國演練了如何用炮火聯合摧毀敵軍的漂浮水雷。
去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與中國國防部部長魏鳳和舉行影片通話,雙方同意通過戰略軍演和聯合巡航來深化兩軍戰略協作。
「重要籌碼」
據俄羅斯官方數據,2021年1-9月,中俄雙邊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全年貿易額。普京表示,1-11月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230億美元。
去年8月,中俄完成了兩國間第一座鐵路橋的建設,這座橋橫跨西伯利亞的阿穆爾河。耗資550億美元的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是一條1,865英里的管道,於2019年開始運營,預計到2025年將向中國輸送多達1.3兆立方英尺的俄羅斯天然氣。
據分析人士稱,中國和俄羅斯沒有正式的防務聯盟,不太可能通過聯盟所需的軍事和政治承諾而放棄任何自主權。即便如此,這兩個國家日益加強的聯繫被認為足以影響到與美國的關係。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Nanjing University)院長朱鋒表示,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是中國可以利用的重要籌碼。朱鋒稱,這是回應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之一。
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的軍事專家和中國問題專家Vasily Kashin說,美國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給中國提供了掩護。「如果不把所有資源集中在太平洋地區,美國就不能指望占上風,」他表示。「俄羅斯以及伊朗這些國家使得美國幾乎不可能進行這樣的集中。」
分析人士稱,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存在分歧的領域使美國官員躍躍欲試,覺得有可能在中俄兩國之間挑撥離間。
中國目前與烏克蘭保持接觸,這一局面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在2021年10月終止了與北約的關係,但中國渴望繼續在歐洲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因此選擇繼續與北約合作。
俄羅斯也與中國的競爭對手越南和韓國保持著關係。俄羅斯是印度的主要武器供應國,而印度是中國的長期競爭對手,印度也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
分化中俄關係的一種設想是,美國軟化對俄羅斯的態度,並誘使俄羅斯疏遠中國。但據分析人士稱,這樣的戰略仍處於萌芽狀態,特別是美國似乎還不願意向俄方提供所謂的政治和經濟好處來說服普京放鬆與習近平的關係。
Kofman說:「你永遠無法說服俄羅斯,無法讓他們覺得應該與中國這樣的強國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