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年金改革方案芻議: 「逆向累進調整年金」的觀點

作者於本文嘗試提出「逆向累進調整年金」 方案。圖為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1月22日於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年金改革是攸關大眾福祉的社會改造工程,是無可迴避的重要課題。由於事涉利益重分配,其擘劃之艱,任事之難,不言可喻。自2016年5月27日蔡總統核定「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設置要點」迄今,歷經20場年金改革會議,及4場北、中、南、東地區分區會議後,由陳建仁副總統擔任召集人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彙整各界意見,在今(2017)年1月19日正式提出「年金改革10大重點」,希望3月底前把年金改革草案送至立法院,最晚不要超過5月20日。草案中眾所矚目的要點,包括18%優惠存款將走入歷史,6年後全數歸零;另外為讓退休公務員領得少,公務員退休投保薪資採計期間將逐年拉長,請領年齡也將延後至65歲等。

儘管年金改革10大重點已經出爐,然而社會各界在此一議題上持續對立, 紛擾不休,難謂真正形成共識。 且牽涉年金改革的法案多達8項、上千條的條文,將由銓敘部、 教育部、勞動部各自提出修法草案,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當此爭議未息之時,吾人欲就財務健全的觀點對年金改革提出一些芻見。

年金問題沉痾已深,盤根錯節,牽涉層面甚廣。 欲為國家建立一套兼顧效率與正義、 可長可久的年金制度, 自需集思廣益, 深謀遠慮, 曠日廢時勢不可免。 然而另一方面, 依據退撫基金精算報告書,軍人退撫基金恐將於2019年破產;2016年6月 14日《聯合報》根據銓敘部與勞動部資料報導,勞保基金將於2018年發生收支逆差, 若無改善, 則預計2027破產。看來年金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嘗試提出「逆向累進調整年金」 方案,以期解此燃眉之急。這一方案可視為年金問題的一個「制度簡單」的解方。此處的「簡單」,並非簡陋無文之謂,而是刻意以質樸的手法,探求一個單純、公平、永續的年金制度。事實上,當問題本身已經複雜到僅剩極少數專家能夠掌握的程度,單純可行且易於了解的解決方案更見其必要性,因為唯有如此,社會大眾才有對話的基礎,進而使理性討論得以開展,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此一「逆向累進調整年金」的基本想法實則源於所得稅的累進稅制。針對個人每月所領取的年金總額(包括月退俸、優惠存款利息收入、年終慰問金、子女教育補助費等所有金額加總),政府可設定一「年金最高免減金額」(類比於免稅額),原領年金低於此免減金額的部分仍全額領取,高於此免減金額的部分則領取某一成數,且此一成數逐級累退;對比於累進稅率,此處我們用「逆向累進」來代表此一觀念。

「逆向累進調整年金」方案的主要目的在於挽救近期有破產危機的年金,因此其適用對象僅限於目前正在領取年金者。試舉一例如下。 (相關報導: 年金改革》「另立基金」被視為異端 公革盟:有此主張卻未公開 更多文章

據報載部分曾膺政府要職的退休人士目前月領超過新台幣16萬元,本文即以16萬為例。假設年金最高免減金額設定為6萬元,高於此金額1萬元以內的部分領取9成(即9,000元),超過此金額1萬元而未超過2萬元的部分領取8成(即8,000元),以此類推,超過此金額7萬元而未超過8萬元的部分領取2成(即2,000元),超過此金額8萬元而未超過9萬元的部分領取1成(即1,000元),超過此金額9萬元的部分則不再領取。在此假設方案之下,原本年金每月領取16萬元的金額,下調為10萬5,000元。詳細計算可參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