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學:那些忘不了前任的另一半,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你常想起前任?心理學家:不是你太濫情,而是因為你陷入了柴可尼效應(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長夜漫漫,臨近睡眠,你和他正躺在床上各自玩著手機。這時他的身子微微側過,將手機光擋在了身下。你頓時柯南上身,眼觀四路,一個飛身躍起搶過手機,發現⋯⋯

他果然在看前任的朋友圈!

此時你一定滿腔怒火,質問他為什麼對前任念念不忘。

先別急著發火,這個問題心理學家也在幫你研究。

心理學家做過兩個殘忍的實驗,找了一群分手了但還愛著對方的可憐人,強行讓他們觀看前任的照片,並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機)掃描記錄他們大腦中的反應。

Helen Fisher 發現,當人們回想前任時,大腦中被激活的部位和毒癮發作的部位是一樣的!(Fisher et al., 2010)

而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 Ethan Kross 就更過分了,他們讓參與者不僅要強行觀看前任照片,並且要在腦中回想:「你是怎麼被分手的?為什麼他不要你了?」,然後觀察他們的 fMRI 圖像,發現他們在回想前任時,大腦中被激活的部位和身體感受到疼痛後被激活的部位是一致的。(Kross et al., 2011)

這就是說,戀愛就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而分手和戒掉前任就像戒毒一樣痛苦難耐。

那麼,人為什麼難以戒掉前任呢?

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火的問題:「戀愛六年以上分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很多親身經歷過的人的回答中,都提到相同的一點:你生命目前的所有部分都有他的影子,掙不脫,逃不過,忘不了,放不下。

特別是在剛剛分手時,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其實,在社會心理學中,這與 人們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是密切相關的。自我概念是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我們會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或他人反饋來逐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在一起越久,之前的感情越深厚,人們就會越傾向於從「我們」而不是「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什麼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我們想要什麼,我們的未來會怎樣⋯⋯

所以,剛剛與在一起多年的另一半分開後,我們總會不自覺地面臨一種身份危機(Identity Crisis)。這就好比,逼迫你強行從「我們」的身份認知中抽離出來,重新開始從「我」的角度思考問題。 可想而知,這個過程有多艱難。失去他之後,我們可能已經不知道究竟「我是誰?」。

失去了他的我,還是那個我嗎?

心理學教授艾麗卡・斯洛特和同事曾經通過調查問卷測試的方式,用六個月的時間去追踪 69 位維拉諾瓦大學大一新生的戀情以及他們對自我是否有清晰明了的認知其中的 26 名學生在實驗期間分手了(心疼 ing⋯⋯),斯洛特發現,這 26 名學生在剛剛經歷分手的傷痛後,他們的測試結果表明:他們對自我的清晰認知急劇下降,並在之後的幾周依然持續下降。(Slotter et al., 2007)

也就是說, 剛剛分手後,是我們對自我認知最模糊的時候(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在這?)

我只是想起了你,不是想你了 (相關報導: 會愛上渣男其實和童年的創傷有關係!心理師教妳3個方法杜絕渣男 更多文章

好了,當我們成功地度過了剛剛分手後的自我認知崩塌期,開始勇敢嘗試邁入人生的新階段:找到新的伴侶,或者,學會了享受單身生活。可是,我們還是會偶爾想起前任,儘管已經不再如剛分手時那樣撕心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