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影壇崛起新星亞歷山大葛奇林驚駭首作|柏林影展 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提名|俄國最大影展Kinotavr 榮獲最佳首作-《酸世代》。
10/04(五)全台上映。
---------以下有雷慎入---------
劇情簡介
除了給iPhone充電,我們還能給這個世界什麼?
轟趴狂嗨電音搖頭,聽來不過是輕狂少年消磨時光的常見公式,拆解後卻是傷痕累累的真實情感。酸,是識透愁滋味的廢青宣言,是不顧一切的自毀前程。
他們沒有不變友情、甜蜜家庭、純潔初夜、美好未來;他們被正能量好好地隔絕在另一個世界。游離在不見天日的迷幻現實之中,他們吞噬青春,用最狂暴的方式敲開虛假,洞見千禧新世代的生命曙光。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去填滿青春,用酒精與菸,用社團活動,用人際關係,用任何一切能夠用盡的東西,畢竟在認知裡,青春就該是熱鬧喧囂的,青春不能夠虛度。不管是正在體會青春的人,或者是曾經歷過青春、嚮往著青春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是這樣定義青春,無形中都給青春一個難以抗辯的刻板印象,彷彿青春就該活成這個樣子。
但當任何構成青春的組件出現了瑕疵,青春便容易失去控制,當青春沒有走在正軌上,接續下去的人生是不是就也會隨之崩塌?無處立足的人,便選擇從高處躍下,摔成一攤血花,用最鮮豔的樣子紀念自己活過,就像梵亞。而還在找著未來的人,如沙夏與彼得,都只能茫然地繼續活著,歇斯底里的碰撞著這不完美的世界,企圖從友情、從愛情還有親情中,找到自己是誰、找到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說找到「自己」的意義,唯有這樣才能夠心安理得的活著,而不是羨慕著早一步離開的梵亞。
《酸世代》自帶傷感。儘管你可能會在有些時候看不懂現在進行到哪裡,也會花些時間適應剪接方式與敘事方式,特別是當劇情主線在沙夏與彼得兩人之間輪流切換時,重複出現或只出現在其中一人身邊的角色不少,看著這些人和兩位主角的互動、聽著他們的對白,不論是回想早些時候發生的事,還是看著後續發展,相信觀影時不少時候會歪著頭皺著眉,試著去爬梳、解讀亞歷山大葛奇林導演鏡頭底下的故事。
但微妙的是,你從沙夏與彼得兩人身上,能夠感受並看見他們的痛苦與哀傷,隨著兩人因為梵亞的死亡變得不再那麼緊密,思考與尋找,成了兩人無意間各自努力的目標,當最後兜了一圈重新碰頭,那不過幾分鐘的對話,似乎就成了整部電影的答案。也在這之後,終於懂了電影簡介裡的註解,「酸,是識透愁滋味的廢青宣言,是不顧一切的自毀前程。」,叛逆不安且充滿暴力式的《酸世代》,正是導演眼中青春最真實的模樣。

「你知道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嗎?」
「事實上我們沒有問題,有人把一切都準備好給我們,我們才能坐在這思考,我是誰?我能做什麼?」
沒有問題卻自找問題,是我認為在這部電影裡最大的問題。不過這樣認定並不是指電影有問題,而是我自己所理解的、導演想透過兩位主角傳遞的訊息,在沙夏和彼得這個年輕,不管多小的事都能成為話題,亦能成為過度被放大的煩惱。 (相關報導: 不只是女王!她扮過墮落男星、街頭醉漢…影壇變色龍凱特布蘭琪:從不接演重複角色 | 更多文章 )
先來從彼得談起,梵亞的死其實是個意外,不過是碰毒的他毒效發作後偶然發生的一起意外事件,在旁人的眼裡看來是這樣,可對於彼得來說就不是了,他和沙夏為了制止失控的梵亞身心俱疲,一句無心的「你想跳就跳吧」誰也想不到會成為一句命令句,不知所措的彼得只好想方設法隱藏心裡的慌亂,他靠著酒精、性愛與舞池狂歡來轉移注意、麻痺自己,更把怒氣發洩在梵亞的家人身上,指責著她們根本不了解梵亞。但當一切方法用盡後,罪惡感再也無法抑制,於是他喝下硫酸企圖尋死,卻在最後一刻退縮,傷到喉嚨的他無法發出聲音,趁著這機會他開始逃避,逃避面對問題、逃避關心著他的沙夏、逃避著自己……這個沒人知道的煩惱就像顆未爆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