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甲午戰爭後,佔有臺灣,根據原本馬關條約的內容,日本還佔有遼東半島,但因日本擴張速度過快,進佔遼東與其他帝國主義的勢力發生利害衝突,導致德國、法國、俄國等三國共同干涉,要求日本已退出遼東半島的佔領狀態,其中勢力進入滿州的俄國態度更為強悍,已經要求駐遠東海陸軍準備開動,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甫結束甲午戰爭的日本已耗盡國力,不可能再與列強發生武裝衝突,於是被迫退還遼東半島,而中國當然也被迫支付可觀的補償金。
儘管如此,日本只是暫時將擴張的腳步推遲,1900年的庚子事變,日本又從中國取得了巨額的賠償,整軍精武,國力在擴張和佔領的資源累積下快速壯大。下一個目標就是朝鮮半島,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勢力退出朝鮮半島,由俄國和日本分據南北,並各自操縱朝鮮李氏王朝的不同派系,以增進俄日各自的勢力。當時日本政界有著名的「征韓論」之說,認為日本要建立現代帝國的勢力,必須首先征服韓國,透過韓國佔領整個中國和亞洲大陸,因此韓國是繼臺灣之後,日本侵略的目標。
1905日俄戰爭爆發,盡管主要陸戰是在遼東,但日俄雙方在朝鮮半島也曾展開激戰,因此朝鮮仍然捲入了這場戰爭。1905年日本隨軍攝影師的攝影技術和設備已經達到新的水準,他們拍攝了許多重要的歷史照片,包括將日軍的戰爭暴行記錄為勝利的象徵,這種心態和行為是日軍對外擴張以來一以貫之的。這些戰爭暴行的自拍記錄,通常是以私人或公家的紀念相冊存在,或者印在日本製作的戰功冊上。儘管日本作戰的對象是俄國,可是作戰過程中,經常對處於中間地帶的韓國人民和中國人民施以暴行,指他們擔任敵軍的奸細。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大獲全勝後,對整個朝鮮半島實行直接的統治,形式上派了明治天皇的首席重臣伊藤博文,為首任駐朝鮮總督。此時朝鮮人民反日情緒激烈,不斷以武裝形式抗暴,李朝中親日份子被罵成叛國的韓奸份子。日軍對於抗日韓人絕不手軟,一般使用槍決和上吊行刑的方式,並自行拍攝照片留念。目前所有日軍對韓國人的暴行照片均由日軍隨軍記者拍攝,有相當的數量。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滿州哈爾濱市遭韓國義士安重根當眾刺殺身亡。伊藤之死加速了日本併吞韓國的腳步,1910年,在所謂「日朝合併」的條約上,韓國被日本正式併吞,所有在條約上簽字的李朝內閣閣員們,在韓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污名。
01 日軍處決朝鮮抗日志士
1905年,日軍對抗日的朝鮮志士進行處決,身穿白衣的朝鮮志士被蒙上雙眼,這是日軍在朝鮮犯下暴行的第一幕,也是由日軍自行拍攝,對於韓國民族而言,36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殘殺,逐步揭開的序幕。
02 殘酷的吊刑
這張照片非常著名,是日軍將朝鮮抗日份子當眾吊死的畫面,照片也是由日軍自行拍攝,是韓國近代史悲傷的一幕。
03 伊藤博文罕見的畫面
1905年,首任日本駐朝鮮總督伊藤博文罕見的畫面。伊藤博文是明治天皇身旁的重臣,擔任首相推動現代日本的建設與進步,他被派任為首任駐朝鮮總督,反映日本對於朝鮮地位之重視。儘管日俄戰爭後,日本國內呼籲併吞朝鮮的聲浪從未停止,但伊藤博文卻反對躁進的行為。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爾濱遭朝鮮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後,隔年即加速了日本併吞朝鮮的腳步。
04 光化門的滄桑歲月
1905年漢城市的光化門,從這裡進去則是朝鮮的皇宮建築群,因此光化門被稱為朝鮮的國門。日本佔領韓國後,這一座門經歷了滄桑的歷史,殖民政府本擬拆除此門,並在原地建日本總督府,後來在日本學者的強烈建議下,總督府興建計畫不變,但光化門得以保留並移置他處。韓國光復後,有關光化門的處理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見,1995年金泳三總統以清除日本殖民象徵的理由,拆除了日本總督府,並逐步將光化門移回原址。2010年,韓國光復65週年,重建了光化門在原址,正式重新開幕。
05 日軍穿過漢城中央
06 平壤的大同門
平壤的大同門,採取中國宮殿的興建方式,當時韓國舊建築上的題詞仍然是漢字。
07 朝鮮高宗李熙
1904年1月29日,《La Vie Illustrée》增刊圖文報導。小標題:關於日俄衝突。圖說:朝鮮皇帝。這篇報導中法國記者犯了許多錯誤,首先,當時的朝鮮皇帝應為李氏皇朝第二十六代高宗李熙,而圖中的人像也確為李熙本人,但根據圖說的拼音,記者誤以為當時李熙的父親大院君李昰應才是皇帝,而且還將「昰應」二字拼反,充分顯示法國記者對朝鮮政治的不熟悉,亦可能是由於大院君攝政時間較長,甚至曾被日本人發動政變短暫扶植為傀儡政權,引起世界輿論譁然,較為國際媒體所知。
08 日軍佔領首爾
1904年2月28日,《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彩色石印畫一幅。小標題:日軍佔領朝鮮首都首爾。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便藉口保護僑民及電信線路於首爾、元山、釜山等地駐軍,開戰前日本更正式在首爾設立了朝鮮駐箚隊司令部,並秘密進行後續陸軍的登陸作業,在相關設備、鐵路運輸及宿營地都準備妥當後,2月6日一口氣切斷朝鮮國內聯繫俄國所有電信線路,8日起先頭部隊開始登陸仁川,隨即進佔朝鮮首府。圖中可看到大批日軍進入首爾城內,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兩旁的朝鮮民眾只是駐足而觀,已經習慣日本駐軍的百姓,似乎並未感受到生活將有所改變。2月11日首爾的俄國大使降下國旗歸國,日鮮簽下同盟的合約,朝鮮正式成為日本陸戰軍事行動的主要據點。
09 日俄陸戰第一戰
1904年,《Le Petit Parisien》增刊圖文報導。彩色石印畫一幅。小標題:日俄雙方於平壤附近進行了陸戰的第一戰 。 日本陸軍第一軍於二月中旬先組織了臨時派遣隊登陸仁川,並進軍平壤,2月28日俄軍米司淺靠少將率領騎兵攻擊平壤的七星門,日軍由為數不多的步兵與日僑義勇隊共同防守,並成功驅逐俄軍,是日俄兩軍在陸上的緒戰。圖中日軍藉由山勢及建築物的掩護進行射擊,同時日軍十二師的騎兵團也準備繞到敵軍側翼進行突襲攻擊。
10 日軍進入平壤城
1904年7月09日,《L'ILLUSTRATION》圖文報導。小標題:日軍行進時圍觀的朝鮮百姓。 圖中描繪日軍進入平壤城大同門時,兩旁有大批的朝鮮人民圍觀,從服裝的穿著與顏色,尤其是傳統的韓式帽飾,可以清楚分辨兩國人的身份,平壤地處內陸,平時較少看到大批的日軍,又聽到日俄開戰的消息,引起百姓扶老攜幼好奇圍觀。
11 日軍攻擊當地朝鮮民兵
1904年1月2日,《LE MONDE ILLUSTRE》圖文報導。圖說:在仁川登陸的日軍與朝鮮當地人產生衝突。 此時日俄在遠東的情勢已經相當緊張,由於雙方在仁川都有駐軍,衝突似乎一觸即發,在朝鮮西南海岸的木浦又爆發日本僑民與當地朝鮮民眾的流血衝突,日軍艦隊隨即開拔至木浦港增援及示威。圖中日本海軍登陸後與當地朝鮮人發生劇烈的流血衝突,面對日軍精良的武器裝備,朝鮮的民兵只能用傳統的刀劍棍棒奮勇抵抗,保護女子及小孩離開。
(相關報導:
日本人殖民台灣到底多殘忍?揭日軍屠殺原住民震撼影像:父親遭反綁虐殺,孩童無助愣在一旁
|
更多文章
)
12 日軍役使朝鮮人民
1904年4月23日,《L'ILLUSTRATION》圖文報導。小標題:日軍役使朝鮮民眾搬運軍需。日本佔領朝鮮後,許多朝鮮民眾便被日軍強迫徵調,為戰爭進行協助,圖中朝鮮挑夫搬運著繁重的軍需品,腰桿都難以挺直,木箱上寫著日軍第五師,身旁兩個日軍看到他吃力的步伐,卻只在他身後指指點點,一臉訕笑的表情。
13 俄軍盤問朝鮮農夫
1904年,法國畫刊圖文報導。圖說:俄國巡邏隊盤問平壤附近的農夫。 為了打擊日軍在遼東半島的登陸軍,俄軍派遣了米司淺靠少將指揮騎兵往平壤進行搜索,並成立東部支隊在鴨綠江畔守備,此時日軍已經在平壤建立起堅實的防線,並往遼陽步步進逼。圖中由於日軍對平壤的防守嚴密,俄軍騎兵只能在周圍向農民打探日軍情報。
14 日本代表與韓國皇室談判
1904年9月04日,《La Vie Illustrée》圖文報導。小標題:日本佔領朝鮮。原圖說:日本官員會見朝鮮皇室發佈命令。日俄戰爭剛爆發時,朝鮮政府一度希望宣佈中立,卻在日本軍隊的直接武力威逼下,先簽訂了「韓日議定書」六條,接受日本對於朝鮮施政改善的「忠告」,隨後正式設立「朝鮮駐箚軍」,雙方八月份又簽訂了「第一次韓日協約」,剝奪朝鮮在財政、外交領域的實權,圖中日本的官方代表直接和韓國皇帝及皇后告知日本相關的政令措施,要求配合,朝鮮皇帝與妻子面面相覷,有怒不敢言,朝鮮已完全置於日本的宰制之下。
作者介紹|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將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
(相關報導:
日本人殖民台灣到底多殘忍?揭日軍屠殺原住民震撼影像:父親遭反綁虐殺,孩童無助愣在一旁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