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人工流產就能提升生育率?反墮胎人士的三大主張錯了嗎?

反墮胎人士提出的主張是否合理,仍有討論空間。

一紙公投提案,讓沉寂10年的子宮戰爭再次躍上新聞版面。宗教團體Shofar轉化社區聯盟,9月提出公投提案,主張台灣生育率過低,加上考量保障胎兒生命權及人工流產泛濫影響女性健康等理由,要求懷孕超過8周後,胎兒沒有健康問題、及女性並無非自主性交的狀況下,不得人工流產。

事實上,台灣已不是第一次經歷「反墮胎」之爭。從2003年開始,立法院裡就多次為了是否刪除《優生保健法》中自願人工流產選項多所拉鋸;而在立法院外,宗教團體及幾位婦產科醫師也都引用各種「醫界推估」及「統計」,稱台灣每年有50萬女性人工流產,需嚴加規範。

台灣一年有多少人進行人工流產?

台灣一年究竟有多少女性選擇人工流產?目前官方統計中,2017年因醫療原因或遭性侵懷孕、選擇手術人工流產的女性有近3萬人;而懷孕7周以下服用的口服墮胎藥,也在3萬人上下。總計全年約6萬人次以不同方式實行人工流產,較10年前少了兩成。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A全台1年多少人墮胎?可統計到的只有這些…
 

然而,由於各醫院並不會向政府上報自費人工流產的統計,因此這6萬人並不包含引用《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6款、以「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為理由流產的人數。

面對坊間動輒20萬、50萬的人工流產數字,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直言,這些推估不但沒有根據,而且都明顯過於誇大。黃閔照說,國外曾有學者研究指出,一國每年人工流產總人次不會超過同年新生兒出生人數的2分1 。換言之,每年有18至20萬新生兒的台灣,每年人工流產的女性,最多不會超過10萬人次。

一向無法凝聚共識的人工流產議題,如今藉著公投機制再次掀起波瀾。儘管公投提案以8周為門檻,但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強調,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要求所有女性都在懷孕8周之內作出生或不生的決定,「宗教團隊提出的法案,跟天主教國家實施的禁墮令沒有什麼區別。」

11月在中選會所舉辦的聽證會上,Shofar轉化社區聯盟理事長彭迦智自承他反對任何形式的人工流產,並提出多個反對人工流產的理由,如應保障胎兒生存權、人工流產影響女性健康、以及禁墮胎可增加生育率等。

這些主張,真的合理嗎?

一、禁止墮胎、台灣小孩就會變多?

這是屬於國家安全等級的法案,若不積極正向處理,台灣將自取滅亡。我們亟需「減少墮胎率,增加生育率。」(公投提案主文)

彭迦智:「我相信墮胎他一定會影響生育率,就算他不是唯一的原因。」(2019/10聽證)

20180602-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X禁止墮胎、台灣小孩就會變多?
 

持平而言,台灣的生育率的確慘不忍賭。以統計上較嚴謹的世代生育率、也就是嚴格定義的女性完整生育周期總生育數來看,1960年出生的女性,世代生育率為2.17、意即這些女性在15至49歲間平均每個人至少生2個小孩。但1974年左右出生的女性總生育率則降至1.6個小孩。長期研究人口結構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更預估,1984年次女性的生育率,很可能只剩下1.35人。 (相關報導: 你尊重的是誰的生命?人工流產論戰在爭什麼? 更多文章

不見的小孩,並不是被拿掉了。學者研究早已發現,生育率直直落,和女性晚婚、甚至不婚有關。鄭雁馨指出,台灣人幾乎都是結婚才會生小孩,但近年來20至40歲女性有偶率逐年下降,45至49歲仍未婚的女性更從1980年代的不到3%、到近年增至近20%,顯示女性晚婚、不婚的比例越來越高,生小孩的機率也因此越來越低。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B很多線的圖B生育率直直落,其實是結婚的人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