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礦、鐵路線、水電站——中國在拉美的投資領域廣泛。本世紀初,這個來自亞洲的新興國家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為自己找到了新的銷售市場、原材料來源地和投資目的地。但是在經歷一番「中國熱」之後,中國對南美的興趣似乎正在減弱。
根據波士頓大學和美國非營利組織「美洲對話」(Inter-American Dialogue)的一項研究,2005年至2015年期間,中國及其開發銀行平均每年向拉美地區撥出貸款17億美元。但自2016年以來,這一數字逐年下降,直到2019年,貸款減少至2.75億美元。而2020年,中國對拉美地區的貸款額度為零。
同一時期,商品貿易也有所減弱:2000年至2013年,中拉雙邊貿易平均每年增長30%,此後,雙邊貿易一度下降,直到2019年才恢復到2014年的水平。
相互依存
不過,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邁爾斯(Margaret Myers)並不認為雙方關係真的降溫。「許多拉美國家都有經濟問題。」 邁爾斯也是「美洲對話」的中拉美項目負責人。
邁爾斯表示:「雙方關係已經太密切了,所以不可能有重大的方針變化。如果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供應出現變數,兩邊的政府都會面臨重大問題。」 邁爾斯補充道,巴西將其幾乎所有的大豆收成都供應給了中國,「目前雙邊貿易關係是健康的,但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像十年前那樣的增長率。」
中國已吸取教訓

然而,中國人顯然正在重新考慮直接投資的問題。多年來,中國向該地區發放了巨額貸款,尤其是給左派政府。這些國家包括厄瓜多、阿根廷、巴西和委內瑞拉。2005年至2019年期間,近一半的中國對拉美貸款都流向了委內瑞拉社會主義政權。本來這些貸款計劃用於擴大石油生產等,以償還該國債務。「但是,該國的石油產量此後卻下降了20%到25%」,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拉美專家特林庫納斯(Harold Trinkunas)如是介紹:「因此,中國很可能會像之前許多國際貸款方一樣,在拉美地區得不償失。」
邁爾斯觀察到,與此同時,中國媒體避免提及與委內瑞拉相關的話題。她猜測,中共領導層可能還是希望投資能得到長遠的回報。
棘手的投資目的地
中國在拉美擴展影響力的同時,批評者經常批評歐美國家對此袖手旁觀。但西方投資者不願意在該地區投資不無原因。雖然委內瑞拉可能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眾所周知,在拉美投資具有很高的商業和政治風險。
阿根廷政府債券的買家對此心知肚明。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爾(Repsol)也深有感觸,該公司在阿根廷的子公司YPF於2012年被阿根廷政府收歸國有。德國老牌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 (ThyssenKrupp)為在巴西建造一座鋼廠,耗費了約100億歐元。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相關報導: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擴編印太團隊 拜登政府外交重心從中東轉至中國 | 更多文章 )

北京也有相似的經歷。邁爾斯介紹,因此,中國已經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投資項目。北京幾乎不再直接向拉美政府發放貸款,而是更加強調中國公司的直接投資,例如在能源或運輸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儘管中國在拉美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但還是會不斷遇到令其措手不及的新問題」,邁爾斯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