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Fatalist (宿命論的、宿命論者)展開對川普的分析,並不是因為這是許多F開頭單字中,最常與川普連結、或是最貼切者,而是因為這篇紐約時報的文章在印度媒體Decaan Herald轉載時,多了一個副標題、也是文章中對宿命論的描述,我為了將資料來源多元化,特別將此轉載納入。
此篇文章提到川普經常使用的口頭禪;「該發生的就會發生」(Whatever happens, happens),或是「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Things happen),並引用他自己在一九九一年時,曾自稱是一個好的宿命論者(nice fatalist)。這樣讓我們想到在談到COVID-19所造成的死亡時,川普一句讓人無言的話:「就是這樣啊,不然該怎麼辦?」(It is what it is)。全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川普處理COVID-19的不積極態度提出批判。
以下這篇「川普的宿命哲學和活在當下」(Trump’s Fatalist Philisophy & Living in the Moment是對二○一六年的一本有關川普的專書《川普:地球上最偉大的秀:談判交易、垮台和重新塑造》(Trump: The Greatest on Earth: The Deals, the Downfall, the Reinvention)所作的部分回應。該書似乎也印證川普過去在商場時,確實篤信宿命論,認為他的大起大落,是命中註定的。他曾說「你如何快速如火箭升空,你也如何快速墜落」(As fast as you skyrocketed up is how fast you can plummet)。川普告訴該書作者他看到那些曾經權傾一時的人物,瞬間就因喪失權力而不再有影響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卡特(Jimmy Carter)總統。宿命論或許是川普還是生意人時的人生哲學,但在享受過權力滋味後,卻不再是他所奉行的信仰。
(相關報導:
馬紹章觀點:更長的電報,一份不及格的美國對中戰略
|
更多文章
)
川普從一開始上台所展現的白人至上主義,以及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加上他不太願意譴責包括法西斯主義者在內的極右派團體,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本身就是個法西斯主義者。紐約布魯克林鐵道(Brooklyn Rail)的作者認為川普和過去的法西斯主義者不同,他沒有完整的意識形態,因此還不配稱為法西斯主義者。同時二十世紀的法西斯主義相信政府是達成其目標的工具,而川普將政府看成建制派,並要排乾沼澤,兩者大不相同。這篇文章值得細看,其結論乃是川普有機會成為法西斯主義者,他在二○一七年他上任之初,應當還不夠格。(Is Donald Trump a Fascist?)
2021年2月10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審判前總統川普「煽動叛亂罪」(AP)
川普上台後,最常掛在嘴上的詞彙就是假消息(fake news),特別是他對主流媒體的報導或是任何對他不利的消息,他都會在推文或是記者會中,用假消息待過,而不做正面的答覆。諷刺地是,許多資深媒體人或是川普的批評者,也用同樣的字眼來形容他,
作家葛林(Mark Green)和著名的社運人士奈德(Ralph Nadar)在二○一九年合寫一本名為《假總統:解碼川普的精神虐待、貪腐、和經常地胡說八道》(Fake President: Decoding Trump's Gaslighting, Corruption, and General Bullsh*t)的專書。他們主張川普是個無可救藥、缺乏經驗的領導人。不僅個性不穩定、喜怒無常(erratic),缺乏同理心(empathy)、擁有救世主的虛榮(messianically vain)、對歷史和政策無知,連續性地貪腐、並且大大缺乏堅毅的性格,雖然後者並沒有讓他在房地產及電視實境秀受挫。
(相關報導:
馬紹章觀點:更長的電報,一份不及格的美國對中戰略
|
更多文章
)
儘管他是合法選出的總統,但葛林和奈德卻認為他缺乏能夠執行憲法所賦予這個職務應有的正直、智慧和穩定性。他們認爲如果川普花如此多的時間打高爾夫球,推文和生氣,這也難怪美國總統沒有時間任命三分之一部門的總監察長,我們不如期待美國的衛生局長是一名唱歌劇的。 Mark Green and Ralph Nadar, Fake President: Decoding Trump's Gaslighting, Corruption, and General Bullsh*t. New York, New York: Skyhorse Publishing, December 2019.
這些還是川普上任兩年的評價,兩位作者在去年九月又出版了另一本批評川普的書,名為《破壞美國:川普的違法和撒謊如何背叛所有人》(Wrecking America: How Trump’s Lawbreaking and Lies Betray All)的專書,由於書名並沒有假總統或是偽裝,因此我們選擇另一篇葛林的專文。
以下這篇有關川普的文章對他造假及偽裝有相當入骨的描述,用他對經濟和疫情的造假,來說明他的一生都在造假。他假裝自己建造了成功的企業、假裝自己是個強勢領導人、假裝自己是個愛家的好男人、假裝有智慧和專業並受到尊敬、假裝自己愛美國超過愛自己。
即使在他最為自豪的經濟表現,特別是不負責任、沒有必要的大企業和富人減稅,以及未經考慮和美國所有貿易夥伴進行的貿易戰,還有解除管制的作為,事實上對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工作機會和股市沒有什麼影響。解除管制還衝擊到原先對工人、消費者、環境、及經濟的安全。作者特別提出許多數據,證明川普政府的經濟表現和前任歐巴馬時期的數據,沒有太多的差別。
COVID-19是真正讓川普的造假及偽裝暴露在世人面前,由於他完全不暸解疫情的嚴重性,才會讓幾千萬的美國人感染,數十萬的人失去生命。作者認為川普對自己在危機中該扮演好的領袖角色毫無認知,不單要表現沈穩,還得讓美國人理解應做的犧牲,以度過難關。人們希望看到的是一位謙卑的領導人,但又能夠帶給他們希望和力量。換句話說,危機不是可以造假的時刻。
(相關報導:
馬紹章觀點:更長的電報,一份不及格的美國對中戰略
|
更多文章
)
有一個英文單字適用於當選總統前的川普,也可用來形容他擔任總統時的行為表現,就是喜歡炫耀和賣弄(flamboyant)。我們姑且不談他在紐約社交圈過去的賣弄表現,包括誇大自己的財富及專門和名流來往,單是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前所流出來的「走進好萊屋」(Access Hollywood)錄影帶、他向節目主持人透露他是大明星,可以隨時摸女人的下體這番猥褻的談話,就是典型的炫耀性格。
另一篇出現在網路媒體Daily Kos 的文章,認為川普的炫耀和賣弄很容易被視為展現過去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觀察納粹戰爭罪犯艾希曼(Adolf Eichmann)受審判時,所做出的平庸的邪惡(banality of evil)的結論,就是川普事實上缺乏獨創性(originality),非常無趣(boring)。作者引用兩位心理學家的觀察,認爲川普看起來屬於那種缺乏能力、但又不自知者,他們對自我評量的膨脹,出於無法認知自己的無能。
美國前總統川普其實正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fake」總統。(美聯社)
Fury(憤怒)這個英文單字雖然很常用,但過去鮮少用來形容一位美國國家領導人或是他任期的風格,但川普上台不到一年,就有一本專書已憤怒來形容川普的白宮 —《火與怒:川普的白宮內部》(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不過後續有更多的評論使用這個簡單的英文字來形容川普的性格或是他的表現。
這本書的作者伍爾夫是著名的政治專欄作家,他從川普當選開始到他第一年任期結束前,訪問了許多川普總統和他的許多競選和白宮幕僚,所做出的結論。在川普上任不久,伍爾夫幾乎就在白宮的西廂(West Wing)擁有一個半永久性的座位,而川普似乎也鼓勵這項安排。由於沒有人正式核准或正式否決他進出白宮的權力,伍爾夫不像是一位受邀的訪客,而是長期的闖入者。
揭露水門案件的重要資深媒體人伍華德(Bob Woodward)先是在二○一八年將他第一手訪問白宮相關人士,且比對同一時間的會議記錄、檔案、文件和個人日記,並將這些取得的資訊錄音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名為《恐懼:白宮內的川普》(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對一年多的川普政府有相當嚴厲的批判。由於伍華德堅持不透露被訪者的姓名及資訊來源,又沒有訪問川普本人,因此在本書出版後,川普吉白宮都宣稱此書的敘述大多是捏造,並非事實。
儘管有這本書的前例,且明知伍華德曾對他的白宮有不利的報導,但是川普認為《恐懼》誤導了川普卻要求白宮幕僚配合,接受伍華德的訪談,他本人也透過電話與伍華德進行了十八次、長達九小時的錄音訪談。當伍華德的《憤怒》(Rage)在二○二○年大選前出版後,其中雖然主要談的是川普自認的外交成就,但是川普對COVID-19處理的態度,卻成為發行之後最受到議論之處,因為該書透露川普其實在三月時就知道COVID-19的嚴重性,但故意輕描淡寫地處理,因為他不想造成美國民眾的恐慌。Rage和Fury其實差異不大,都是指較為強烈的憤怒。
Michael Wolff, 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 New York,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January 2018.
以下這篇有關川普憤怒的評論,來自一月六日國會山莊攻擊事件當日的政論媒體Politico,討論的是大家相當熟悉的川普鼓動民眾的演說,和所展現出的憤怒情緒。川普對參議院投票正式宣佈對手拜登當選總統的程序非常不滿,指出「這是一個見證美國究竟是否有偉大和勇敢政治領袖的時刻,考驗我們是否有會為自己作為蒙羞的領袖」(We are going to see whether or not we have great and courageous leaders, or whether or not we have leaders that should be ashamed of themselves)。諷刺地是,這段談話應該更適用於那些沒有腰桿的共和黨國會議員,僅僅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而罔顧客觀的事實。川普的憤怒主要是針對他的副總統,也是主持認證拜登當選的參議院議長彭斯,因為後者不願意依照他的指斥,隻手遮天地拒絕接受選舉人票結果,他對群眾說:「麥克.彭斯必須幫助我們挺過,如果他做不到,將會是我們國家悲傷的一天」(Mike Pence is going to have to come through for us, and if he doesn’t, that will be a sad day for our country)。由於川普會點名道姓的指責不僅是對手,也不放過曾經效忠於他的同黨官員,而鐵粉又對他仍然效忠,許多共和黨的國會議員雖然明知他的脫序行為對整體國家利益造成傷害,但又擔心失去川普支持者未來的選票,還是不願意直接和他對抗。(Trump Unleashes Fury at Political Rivals and Allies Alike)
(相關報導:
馬紹章觀點:更長的電報,一份不及格的美國對中戰略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