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大西洋委員會(Atlantic Council)最近刊出一篇文章,引起一些關注,但幸好沒有太多迴響。這篇文章是匿名發表,標題為「更長的電報:邁向新的美國對中戰略」(The longer telegram: 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顯然作者是想效法當年奠定美國對蘇聯圍堵政策的肯楠(Geroge Kenan)。
肯楠在美國駐蘇聯大使工作時,於1946年向美國發出了一封後來被稱為長電報(Long telegram)的電文,分析他對蘇聯的看法並提出政策建議。1947年肯楠將長電報的觀點又在外交事務期刊上以X筆名匿名發表「蘇聯作為的根源」(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一文。只可惜,更長未必更正確,作者想要沾前人之光,反而讓人感覺是東施效顰。
這兩篇文章的對比,簡單的說,「長電報」顯示作者洞見,而「更長的電報」則透露出作者的偏見。「長電報」已然經過歷史的驗證,但「更長的電報」不待驗證,就可知其謬誤,但它之所以仍值得關注,因為它反映的不是個人的偏見,而是某種程度的集體偏見。
對中國大陸的偏見
「長電報」以分析蘇聯開頭,「更長的電報」也是以分析中國開頭。作者對中國做了以下的定性:
(一)中國愈來愈像一種新形式的極權主義警察國家;
(二)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習近平對外充滿野心,想要輸出威權主義,改變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三)習近平是對全球民主國家的威脅;
(四)中國的戰略目標是要削弱美元的國際地位,在科技上超越美國並成為全球經濟主導力量,並利用一帶一路構建其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集團,削弱美國與盟友的關係;最終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下,推進一個新的、階層式的威權國際秩序。
作者如此描述中國,顯然是想要製造美國對中國的恐懼。面對這樣的中國,美國除了採取全面強硬的對抗策略之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或者說,作者是為了推動這樣一個全面對抗的策略,而刻意把中國描述成如此惡形惡狀的大壞蛋。
至於作者在文末提到了一些中美可以合作的領域,如核武控制、氣候變遷,只是點綴而已。如此的對抗關係,又能有多少合作的誠意與空間呢?

作者自認為是中國專家,但讓人驚訝的是,他把焦點對準了習近平,把習近平看成是今日邪惡中國的主因。肯楠在「蘇聯作為的根源」中,從蘇聯的歷史、意識型態及情勢因素,客觀而理性地解釋蘇聯對內及對外的作為,但「更長的電報」則認為,「中國作為的根源」幾乎都可歸因於習近平一人,也因此造成對美國利益的挑戰,因此應該聚焦在習近平身上及其內部核心。
除此之外,作者認為,共產黨內反對習近平的精英大有人在,要改變中國的政策需要了解並從內部下手去改變其政治及策略的典範(paradigm)。作者最後在結論中指出:「如果以上策略能成功執行的話,習近平將被比較傳統的共產黨領導人及時取代。」作者的異想天開,由此可見。 (相關報導: 黃奎博觀點:認為美國「抗中友臺」太自嗨 | 更多文章 )
給中國戴黑帽子
作者對中國的定性,恐怕不同意的人也不少。「極權主義警察國家」是一頂很好用的黑帽子,但真的是中國的現狀嗎?無可諱言,中共對社會的控制是比過去江、胡時代更緊縮,更嚴厲,但中國社會對中共的支持度依然很高,更重要的是,中國今天的治理模式相當複雜,已經很難用一個概念去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