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基因編輯、人機協作......各國爭相研製「超級士兵」的迷思與現實

2019十一國慶大閱兵、解放軍。(美聯社)

中國是否正嘗試製造中國版的《美國隊長》?美國情報部門如此暗示。除開炒作之外,研製「超級士兵」並非天方夜譚,而且不僅僅是中國對此感興趣。

憑借深厚財力和想勝人一籌的慾望,世界各國的軍隊往往能推動各個層面的技術革新。

以強力膠帶(防水布膠帶)的發明為例,這是一個美國伊利諾伊州軍械廠工人的建議結果,這位工人的兒子二戰期間在美國海軍服役。

擔心士兵們在火力下摸索使用當時用於密封彈藥箱的薄紙膠帶,維斯塔・斯托特(Vesta Stoudt)想出了解決方案:防水的布膠帶。她無法贏得上司支持,但當她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之後,羅斯福指示戰時生產委員會將其想法變成現實,她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如果軍事需要能給我們提供更好的膠帶,那它還可能做什麼呢?

2014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宣佈一項新舉措時,對記者說:「我宣佈,我們正在建造『鋼鐵人』。」

現場一片笑聲,但他是認真的:美國軍方已開始著手該項目,研究一種被稱為戰術突擊輕型操作服(Tactical Assault Light Operator Suit,即Talos)的防護服。一段類似於電玩遊戲的宣傳影片顯示,穿戴者突入敵方牢房,子彈從裝甲上跳射而出。

「鋼鐵人」不是這樣的。五年後,這項計劃結束,但製造者希望該套裝備的個別部件能在其他地方派上用場。

美軍宣傳影片屏幕截圖,顯示了原型機器人外骨骼

美國軍方在一段類似於電子遊戲的宣傳影片中展示了稱為「戰術突擊輕型操作服」(Talos)的外骨骼想象圖。

外骨骼只是軍方為增強士兵實力而正在探索的有前途的技術之一。增強士兵實力並非新鮮事。自古以來軍隊通過武器、裝備和訓練的進步來增強士兵的實力。

但在今天,增強士兵實力的意義可能遠遠不止是給士兵一把更好的槍,它可能意味著改變士兵。

2017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說,人類可能很快就會製造出 「比核彈更糟糕的東西」。

「一個人可以從理論和實踐上創造一個具有一定特徵的人,這個被創造的人可以是天才數學家,傑出音樂家,或者是毫無畏懼感和同情心、心中了無遺憾和痛苦的士兵。」

去年美國前國家情報局局長(DNI)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對中國的指責更直白。

他在《華爾街日報》上寫道:「中國甚至對人民解放軍進行人體試驗,繼而希望培養出具有生物增強能力的士兵。北京對權力的追求沒有道德界限。」中國稱這篇文章 「滿嘴謊言」。

當美國新任國防部部長艾薇兒・海因斯(Avril Haines)被問及是否認同前任的評估時,其辦公室表示,她未發表評論,但指向其曾警告中國威脅的聲明。

雖然拜登政府已拋棄川普的大部分議程,但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仍然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特點。

雄心與現實

對軍隊來說,擁有一名「超級士兵」是一個誘人的前景。想象一下,未來的士兵可以承受疼痛、極寒或無需睡眠。但正如美國人打造「鋼鐵人」的嘗試所顯示的那樣,技術上的束縛可能會把雄心壯志拖垮。

兩位美國學者2019年的一篇論文稱,中國軍方正在「積極探索」基因編輯、外骨骼和人機協作等技術。該報告主要基於中國軍事戰略家的評論。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美國與中國如何避免「注定一戰」?一位澳洲前總理的建言 更多文章

作者之一的艾爾莎・卡尼亞( Elsa Kania)對美國前國家情報局局長拉特克利夫的評論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