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臉天使」從美國來台奉獻40年,助無數唇顎裂童重生⋯他道出醫師羅慧夫無私奉獻的一生,精神無人能比

羅慧夫醫師來台後接手馬偕醫院,致力於拯救先天唇顎裂的兒童、教導出許多醫術精湛的整形外科醫師,對台灣醫學發展貢獻巨大,被譽為「台灣整形外科之父」。(圖/想想論壇)

「您是上帝給台灣的天使!」台灣醫療40年的羅慧夫醫師日前逝世,他曾說:「最歡喜的就是,『缺嘴』的囝仔變『真水』」,羅慧夫用愛填補人間殘缺,點亮了好多人的生命⋯⋯

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補臉天使」羅慧夫。(圖/想想論壇)
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補臉天使」羅慧夫。(圖/想想論壇)

被譽為「補臉天使」的羅慧夫醫生日前辭世,享耆壽91歲。他從美國來台行醫超過40年。羅慧夫醫生用愛填補人間的殘缺,讓先天不完美的孩子們,有一個更完整的生命。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地方,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我的家族裡面大部分是老人,因為我是家裡的獨子。小時候,我常常去賣報紙,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去當兵,在一個海軍醫院,我的工作是在開刀房,做一般護士做的工作,對醫療方面的事感到興趣。所以因為這樣,我念大學的時候,我的目標是要念醫學院⋯⋯」羅慧夫醫生在生前拍攝的影片中,娓娓道來他從小在美國的生活,最不簡單的是,全程他都用流利的台語說。

讀愛荷華大學醫學院時,羅慧夫與妻子白如雪結婚。生命總是充滿偶然,當羅慧夫準備在美國開業時,他輾轉接到一封來自台灣的信。這是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寄出的「求才信」,他即將要退休,希望有人能來台灣。

「如果我留在美國,我會是一個賺很多錢的外科醫師。」羅慧夫曾經這麼說。他卻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陷入長考,幾經考慮的羅慧夫毅然決定和妻子帶著兒女,來到這未知的東方島嶼——台灣。

羅慧夫宛若上帝給台灣的天使,來到台灣後,他一心要趕快融入台灣的生活,來台灣的第二天,他就去學台語,因此他的台語講得比很多台灣人都還要好。

「按餒有水某,有尬意某?」有網友回憶道,他永遠記得等一次給羅慧夫醫師看診時,馬上被他流利的台語震撼到了,「手術的那一天,小小年紀的我躺在手術床上時,非常的緊張又害怕,是羅醫師説笑話來解除我的緊張,讓我帶著笑容昏睡,第三次見羅醫師是術後回診,羅醫師一看到我就帶著笑容用流利的台語問我:『按餒有水某,有尬意某?』害羞的我只能一直點頭,如今30個年頭過去了,羅醫師的笑容仍會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來台灣的隔年三月,羅慧夫就任馬偕院長,當時馬偕的規模不比今日,已經好幾個月發不出薪水、員工的士氣非常低落,堪稱是接下一個燙手山竽。

羅慧夫明白自己是一位醫生,在行政管理及經營上,仍有有許多不足,因此他找來台大商學院畢業的張錦文先生幫忙。在馬偕17年的時間,羅慧夫創辦了台灣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台灣第一間加護病房、台灣第一個唇顎裂中心、第一台山地巡迴醫療車、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以及台灣第一個燒燙傷中心。

「做這些事,錢,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羅慧夫認為「人」才是決定醫療品質優劣的關鍵。因此,他最重視人才培育,把他所學所知的都無私地傳承,他也選送院內醫師、護理、檢驗等各專業的人員出國受訓,他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比他還要好,還要優秀! (相關報導: 為何藥局賣的藥都殺到比「成本價」還低、那要賺什麼?藥局老闆不說的真相大公開 更多文章

1976年羅慧夫離開馬偕,擔任台北長庚醫院創院院長,他繼續在這裡成立台灣第一個唇顎裂暨顱顏中心、第一個顯微中心與第一個美容中心。他傾全力投注在整形外科的發展。今日長庚整形外科能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全歸功於一手打造的羅慧夫。「羅慧夫醫師亦師亦友亦夫,全台灣300個整形外科醫師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徒子徒孫,就連國際間,也有37國、267位醫師曾來台受教於羅慧夫醫師長達半年以上。」長庚醫院院長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