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藥局的利潤之前,我要先簡單說明兩個名詞。
• 淺貨:有利潤,別家藥局也很難找得到的東西,但知名度可能很低,甚至沒聽過。
• 大色貨:沒有利潤,別家藥局也應該都有,知名度很高,例如:大部分的廣告藥品。
所有藥局當然最喜歡淺貨,討厭大色貨,因為大色貨可能會因為藥局互相惡意競爭的關係,賠錢賣都是有可能。
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所有商店開了就是要賺錢,怎會有一個行業老是賠錢在賣東西呢?
不信,去比比小屈或是康康美和附近隨便一家藥局的普 X 疼價格,你一定會驚訝:「怎麼比小藥局貴那麼多?」或是冬天時大賣的小白兔暖暖包,賣場一定都是100 多元,但你去藥局看看,賣低於 90 元的比比皆是。
對,很多藥局就是不想賺錢,連衛生紙都要賠錢賣。所有廣告產品,藥局統統平成本賣,或是賠一點賣,那要賺什麼呀?
「平成本賣是不應該,賺 1 元叫賺太多,賠 1 元以上才是正常。」這是我後來準備回家接藥局時,已經有十年經驗的同學,語重心長教導我的最後一句話。現在回想起來,他對我真好,把「江湖一點訣」都說出來了。
為什麼藥局會這樣?不想賺錢嗎?都是做良心的嗎?─拜託!怎麼可能是做良心的,我們也要吃飯,也要付水電房租啊!
自從我踏入外面藥業,就發現了這個現象:「只要是廣告有看過的,一律殺到底。」這樣做,不外乎一個原因─吸引客人。現代社會有個低價現象,哪邊便宜哪邊去,就知道,大家都是在拼低價。
沒有看過實體?─沒有關係,網路有圖。
沒有藥師可以問?─沒關係,網路隨便找一下就有,管他資料來源正確與否,有人貼上去就算數了。
所以,有些藥局會把常見的廣告產品,直接以成本賣,甚至是賠一點點賣,目的就是把你引進門後,然後「轉」其他商品讓你買回家。誰賠錢賣會開心?所以,廣告商品拼低價成為藥局的行業內規,原因不外乎:
原因1:附近這一區都賣這種價格,我只好「跟價」
不然看附近的小屈和康康美賺得那麼開心,我的良心藥局都沒有客人,怎麼讓人不痛心。
原因2:我就是要賠錢賣,把別家藥局的客人統統吸到我的藥局
反正客人上門以後,只要想辦法,讓他買下其他有利潤的淺貨就好。就算賠九個,有賺到一個就發達囉!
這時候,要是我的銀彈比較深,就可以削價競爭玩到別家藥局都倒光光,那這一區我這藥局就獨大了。
原因3:什麼,隔壁便宜我1元?拚了,再降2元。
不要問我為什麼這樣賣?我也不知道,大家都這樣做,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但一般藥局真的都這樣─拚低價,吸來客!
我和之前某大陸城市名的藥局詢過價,他們不管是處方藥、還是指示藥,統統都是便宜出名的,害我都有點想去那邊批藥回來賣。整個藥界就是被這些藥局搞得像菜市場一樣,比我們小時候可以殺價賒帳的雜貨店還不如。
合法的藥局裡可是有藥師的,專業不用錢嗎?看診都要先付掛號費才看得到醫師,我們站櫃台笑笑對著人客,還要被念到臭頭,說我賣的東西比某家藥局貴 1 元。
所以,若是要買廣告上面看到的產品,強烈建議多找幾家藥局問問,一定有一家特別喜歡拚低價的,假如只在乎價格的話,貨比三家絕對不吃虧,就在那邊買,別去小屈或是康康美買了,但品質就比較難說了。
當然,拚低價的那家藥局,想從其他商品賺消費者錢的機率也很高,如果被強力推銷其他東西,你一定要有定性,沒辦法,廣告藥品沒賺錢,當然要想盡辦法賣你商品,所以只要廣告產品買好,就馬上閃人,其他東西千萬不要再回去那家買。
不然,說不定省了小錢,卻被少數的不肖藥局當成肥羊,砍了一大筆都不知道。
作者簡介|Drugs
北部某大學藥學系畢業,服務過2年地區醫院,4年醫學中心,幾個月診所和2年連鎖藥局,之後接棒老爸那家傳五代的老藥局繼續服務鄰里,目前是第二代。還沒中風前,最喜歡逛逛網路,和洪爺出門喝喝茶,寫些吐嘈網上自稱「專家」或是「老師」的文章;中風後,老老實實顧著家傳五代的老藥局。但想吐嘈或聊天的朋友,就上臉書粉絲頁「白袍藥師Drugs」來吧! (相關報導: 裹著糖衣的話更耐聽!給意見前,先學會用「疊加」法將建議舒服送進對方心坎裡 | 更多文章 )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藥師心內話:廣告藥品、網路保健食品、兒童用藥……資深藥師教你秒懂50個不得了的醫藥真相》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