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元宇宙、基因療法、太空旅行、新冠疫苗與藥物:盤點最新科技的重大進展

臉書(現改名Meta)揭示元宇宙商機之一:博奕及娛樂(圖片來源:Meta官網)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肆虐與反覆,臨近年底,最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以「閃電之勢」全球傳播,感染病例急劇增多,引發新一輪疫情高峰和再一次大範圍防疫封鎖的言論和行動。

不過,人類科技發展的腳步卻沒有因疫情而停滯——星辰、人間、虛擬空間,人類繼續科技攀登。BBC中文為您盤點2021年,全球科技領域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與突破。1px transparent line

新冠疫情 —— 疫苗、變異株、新藥

新冠疫情讓世界發生了永久、根本性的改變,首當其衝的是科學技術領域,尤其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資源投入,為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了大量數據和經驗積累,推動了檢測、診斷、治療和疫苗研發領域的的技術突破,推動行業整體進步。

新冠檢測方式更多、更快捷、更便宜。新冠檢測主要有三種方式:PCR基因檢測、血液抗體檢測和側流抗原檢測。過去一年裏,快捷、簡便的側流抗原檢測迅速普及。專家指出,這一領域的創新也可被用於其他病毒的檢測。

疫苗對比
  • 疫苗研發和接種繼續加速。截至本文發稿時,有八支疫苗獲世衛組織批准使用,另外六支正在審批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裡基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新冠疫苗和療法的長足進展。mRNA疫苗是通過抽取病毒內部分核糖核酸編碼蛋白製成,目前接種最多的是輝瑞和莫德納疫苗。

科興的克爾來福是滅活疫苗,由已殺滅的病原體製成,主要通過其中的抗原誘導細胞免疫的產生。牛津-阿斯利康研發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

在大規模接種一年以後,對疫苗的常見、罕見和極罕見副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積累了更多數據。

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

基於基因研究的非傳統藥物還處於起步階段, 但 mRNA 新冠疫苗的問世和迅速普及為針對其他病毒的疫苗研發打開了大門,比如登革熱疫苗和埃博拉疫苗。

不少科學家曾預計細胞和基因療法在2021年會發揮重大作用,尤其是因為2020年兩名開創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科學家為此獲諾貝爾獎。

這項技術過去十多年一直局限於實驗室,但現在首批 CRISPR 療法正在改變先天性衰弱遺傳病患者的命運。

基因療法通常用於治療罕見的遺傳疾病。 它們的工作原理是用正確的 DNA 代碼替換有缺陷的功能失調的基因。這項技術尚欠精準,可能會導致 DNA 缺失或重排。

BBC《科技聚焦》雜誌說,在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人類已經「處於一場深刻的醫學和技術革命的山腳下,這場革命不僅帶來了新療法和治療方法的前景,還帶來了關於倫理、平等和健康正義的巨大問題」。

就其改變遊戲規則式的全方位翻天覆地的影響而言,即將到來的基因編輯應用浪潮可以跟工業革命或互聯網的誕生相提並論。

氣候變化 —— COP26、淨零排放、環境

氣候變化在2021年下半年登上媒體頭條,和Covid-19 疫情一同列入最重大國際議題,一個重要原因是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6)

國際社會曾對COP26寄予厚望,希望它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征途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氣候融資、能源轉型、淨零碳排放和實現「1.5°C目標」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優質童年」遠比「讓孩子贏在起跑點更重要」!研究:大腦發育過快,反倒得不償失 更多文章

經過艱難談判終於在最後一刻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簽約國承諾在今後10年中將攜手加速推動氣候行動,會議期間還簽署了碳減排、甲烷排放等具體協議,但圍繞「1.5°C目標」能否實現還是留下諸多未決疑問和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