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828年9月9日,俄羅斯西部圖拉省(Tula)的知名貴族世家、托爾斯泰家族在氣派的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Yasnaya Polyana)裡,迎來第4個孩子,這個孩子一生的時光大多在這座莊園度過,並在此寫下膾炙人口的經典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復活》(Resurrection),他就是被譽為世界最偉大作家之一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

幸福受寵的童年 惶惑憂傷的少年
托爾斯泰不滿2歲即喪母,然而他的童年並不陰鬱灰暗,而是被愛包圍,因為托爾斯泰家的遠親塔提雅娜.葉爾戈斯基(Tatyana Ergolsky)一肩挑起照顧孩子的重責任,托爾斯泰從她身上得到母愛的補償。他日後一再談起塔提雅娜姑媽與幸福的童年時光,表示這位姑媽對他一生影響最大,更讓他懂得愛的幸福。
Museum-Estate Yasnaya Polyana!Tolstoy! Here are written the famous book "Anna Karenina", "War and Peace" and others pic.twitter.com/ebdvAXFBCI
— Татьяна (@Plehanovka) 2016年6月4日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後來成為紀念托爾斯泰的博物館
托爾斯泰居住的莊園與周遭環境風景優美,附近的森林、山谷、牧場、清泉都是他與3位哥哥快樂嬉戲的地方,冬天還能打雪仗,甚至駕著雪橇去打獵,耶誕節更是盡情玩耍的節日,《戰爭與和平》裡羅斯托夫伯爵(Count Ilya Rostov)的孩子們在冬天快樂嬉戲的場景就是托爾斯泰的童年寫照。

托爾斯泰9歲喪父,他與哥哥們成了孤兒,先是由大姑媽亞莉珊卓(Alexandra Osten-Saken)當監護人,大姑媽1840年逝世後,這群孩子的監護權交由另一位有錢貴族姑媽佩拉蓋雅(Pelageya Yushkov),這時托爾斯泰被迫與塔提雅娜姑媽分開,搬到西南部大城喀山(Kazan),然而儘管物質生活無虞,庸碌的姑媽家卻無法給托爾斯泰任何精神與心靈的指導,這讓他痛苦不已。

大學中輟 投入戰爭
1844年,想當外交官的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著名的東方語言系,然而,枯燥乏味的課程引不起托爾斯泰的興趣,他經常蹺課,甚至沉溺於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頻頻參加貴族的舞會與晚會。1847年,他選擇中斷學業。 (相關報導: 俄羅斯文學翻譯大師、托爾斯泰權威 草嬰93歲高齡與世長辭 | 更多文章 )
Leo and Sophia Tolstoy at Yasnaya Polyana pic.twitter.com/81I5udyTYz
— Zdenka Pregelj (@CountessBezuhov) 2015年12月31日托爾斯泰與妻子蘇菲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