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以台灣民選總統最高票八一七萬票光榮連任,卻隨即遇上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面對百年最嚴重的疫情,蔡英文腦袋中對台灣未來規畫的圖像得推倒重做。
抗疫凝聚民心,讓蔡英文打破總統連任民望探底的魔咒,根據《新新聞》最新民調,在陳水扁、馬英九與他三位總統中,他是唯一第二任上任前滿意度高於第一任的。
在兩岸、外交與國安布局,蔡英文將有新的規畫。疫情讓全球各國對於中國的信任度大減,疫後全球經濟秩序也將重整,美國總統川普正籌組「信任夥伴」聯盟,以降低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而兩岸關係與經濟,也正是本次民調中,民眾認為蔡英文第二任最大的挑戰。此外,青年、居住、能源等議題,蔡英文也曾經承諾要為台灣帶來大改革,她能實現諾言嗎?
做為第二任總統,蔡英文必須面對「後蔡英文時代」的接班問題。她,更要思考四年後將留給台灣哪些資產,為自己留下什麼歷史定位。帶著歷史高票和抗疫凝聚的高民調,蔡英文要在最糟的時代奮力啟航。
總統蔡英文五二○就職前夕,遭逢百年一遇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肆虐全球經濟,東京奧運延後、各國封鎖人流、國際貿易中斷、觀光服務業滅頂、石油比礦泉水便宜,全世界面臨二戰後最艱難的挑戰。
過半數民眾感受收入減少
仰賴外貿出口成長的台灣經濟,更是受到全球市場的劇烈震盪。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到負四%,多家投行也下修預測為負值,中華經濟研究院亦稱今年台灣將是「保一」之戰。
疫情稍緩解,接下來台灣要面臨經濟紓困與振興的挑戰,但才開始台灣各地就上演「萬元紓困之亂」。台灣總統民選以來,今年是領導人五二○就任之際,面臨最嚴峻的經濟情境。蔡英文要如何面對新的任期?民眾對她帶領台灣走出困局的信心是高是低?
《新新聞》與《風傳媒》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進行「蔡英文總統施政滿意度調查」,調查時間為五月五日至七日,地區涵蓋全國二十二個縣市,問卷內容包括:民眾對蔡英文和蘇內閣的滿意度、對疫後紓困政策的感受,以及對台灣內外重要議題的看法 。
調查發現,過半數民眾認為疫情造成收入減少。有五四.一%的民眾感受到疫情影響自己或家人的收入減少,包括減薪、失業、無薪假等;認為沒有減少者或有增加者占四三.九%。
進一步分析發現,疫情對年齡越高民眾的收入衝擊最大,二十到二十九歲有四六%表示收入減少,三十到三十九歲有四九%,四十歲到六十九歲則高達六成以上。疫情對教育程度越低的衝擊最大,國中教育程度有六三%,高中職有六○%,專科有五四%,大學以上四六%。在地域方面,對中南部的衝擊最嚴重,尤其是雲嘉南和中彰投。
僅一六%不滿意蔡英文四年來表現
交叉分析顯示,大學以上、泛藍或中立立場的民眾較多認為政府紓困沒有幫助;高中職教育程度、泛綠立場的民眾較多認為有幫助。
儘管民眾不滿蔡政府的紓困措施,但仍高度支持蔡英文。蔡英文在二○二○大選拿下史上最高票,並率領民進黨在國會過半完全執政。本刊調查發現,民眾對於蔡英文過去四年執政的整體表現,有六八%表示滿意,僅一六%表示不滿意。
據交叉分析,主要支持蔡英文的是二十到三十九歲、大學以上教育程度、泛綠立場的民眾。至於四十到五十九歲、專科教育程度、泛藍或中立立場的民眾,不滿意的比率較高。
時間拉長到近二十年,蔡英文打破總統連任民望探底的魔咒,還重回陳水扁執政初期的民意高點。
經濟成績亮眼民眾卻無感
台灣二○○○年首度政黨輪替,陳水扁執政初期滿意度曾高達七七%,但蜜月期為時不久,民調一路下滑,到○四年就職前僅四三%。馬英九捲起旋風在○八年就職前攀升到五二%,但一二年就職前僅剩二○%。
蘇貞昌內閣獲得民眾63%滿意的高評價。(柯承惠攝)
而蔡英文一六年就職前民調升至四○%,今年就職前的滿意度高達六八%,直追二十年前的民意最高點,也是三位總統唯一第二任上任前後滿意度高於第一任的。
蘇內閣滿意度略低於蔡英文的執政表現。民眾認為蘇貞昌就任以來的內閣整體表現,有六三%表示滿意,二一%表示不滿意。
交叉分析發現,就區域而言,新北市民眾對這位「老縣長」領導的內閣滿意度最高,達七二%;就年齡層及學歷而言,二十到三十九歲的民眾滿意度逾七成最高,大學以上民眾滿意度六七%也最高。
至於滿意度最低的民眾,主要位於中彰投地區,年齡分布是五十到五十九歲,教育程度是高中職。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黨傾向偏國民黨或泛藍立場者皆逾半數不滿蘇內閣,支持台灣民眾黨的民眾也有五二%表示不滿意。
蔡英文執政這四年,經濟成長率躍升四小龍之首,失業率維持三.七%的低檔,台股站上萬點。
雖有這張亮麗的經濟成績單,但本刊調查四年來對於家庭經濟的感受,逾五五%民眾認為沒有改變,有二五%認為變差,僅有一四%認為變好,這張成績單未讓民眾明顯「有感」。就區域、年齡層、教育程度來分,半數以上受訪者都回答沒有改變。只有政黨傾向泛藍者,有半數以上認為家庭經濟狀況變差。
偏藍受訪者認為經濟問題重過兩岸
放眼未來四年,民眾認為蔡英文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兩岸關係和經濟發展。這份民調在提示選項的條件下,蔡英文未來四年任期最大的挑戰,依比率由高至低為兩岸關係(三四.八%)、經濟發展(三四.七%)、青年就業(九.三%)、推動長照(六.五%)以及能源政策(四.八%)。
民調顯示,男性認為兩岸關係較重要(三九.二%),女性認為經濟較重要(三五.一%)。此外,女性也比男性較關切青年就業與長照議題。就年齡層而言,二十至二十九歲、四十至四十九歲這兩群民眾明顯認為經濟是比兩岸更大的挑戰,其他年齡層都認為兩岸是較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政黨傾向泛藍、國民黨,以及政治立場傾向泛藍的受訪者,也都認為經濟發展是比兩岸關係更重要的挑戰。
就青年就業而言,雲嘉南和高屏地方較關注,五十到六九歲的人也比二十到三十九歲的人更關心青年就業。此外,就教育程度而言,國/初中程度有一七.三%認為青年就業是重要挑戰。
中國鷹派也怕拉高對抗擦槍走火
蔡英文高舉反一國兩制、捍衛國家主權大旗,下一個四年舉步維艱,中國對陸客、陸生來台喊卡後,勢必持續對台施壓,官方交流持續中斷,國際空間繼續壓縮,斷了台灣七個邦交國,乃至於中美軍機軍艦在台海、南海互秀肌肉。
有藍營學者警告,若民進黨操弄正名議題,中國極可能對台有「懲罰式軍事行動」。但中共鷹派解放軍退役少將喬良卻一改好戰作風,警告武統台灣將付出遭封鎖的巨大代價,有意安撫蠢動的武力攻台聲浪。
蔡政府的未來四年,因兩岸關係緊張衝突而爆發台海危機的可能性,據本刊民調指出,有五八.九%表示不可能,三○.二%民眾認為可能,有近六成民眾認為未來四年台海不會滋生戰端。
從政黨傾向來看,最擔心蔡執政台海會爆發危機的是民眾黨支持者,高達五六%認為可能爆發危機,其次才是國民黨支持者(四八%),第三是民進黨支持者只有二二%,最不擔心的是時代力量,只有一三%。
蔡英文五二○就職演說中的兩岸政策部分,將維持今年初當選時提出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字箴言,向對岸遞出的橄欖枝,能否緩和兩岸緊張氛圍、能否有民共溝通的可能,將是蔡政府第二任的重要課題。
經濟國家隊需要「超前部署」
蔡英文面臨比前幾任總統更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她比前幾任民選總統有更高的民意背書──八一七萬台灣民選總統史上最高票當選,六八%的滿意度也是民選總統第二任上任前後最高,這是她的最大的憑藉。她會如何帶領台灣走向未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