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文章,即便是你常讀古文,讀起來都有點費勁,這個人確實很鬼。
假如他真是住在雲夢山水簾洞裡面,在那種陰濕的環境下,不這麼寫文章大概也不行。他講的一些東西,每一個字我們基本上認識,但是不見得真明白他在說什麼。
從以前的那些注解來看,大家在猜他的意思。他的門下出那麼多謀略家、兵法家,這個人的心思確實很深沉,他的深沉影響他辭章的表達,跟我們熟悉的老子的深沉又不一樣,老子比他博大開闊,鬼谷子機敏但是城府特別深。
揣摩人家的心中真正的意圖,他有獨到之處,那麼應該怎麼體會其意思呢?光靠一個人在家裡想是不行的,要跟群眾互動,諸如談判、溝通、交流、公關,通過揣摩人家行為語言,包括語氣、氣色、態度上種種的變化,也就是說要實際接觸,不然我們根本不曉得鬼谷子所講到底怎麼回事。

要知道鬼谷子這一套思維,主導了整個戰國時代那一大爭之世,處在那個時代,不爭是不可能的,爭就不希望落入下風。
我們之所以到二十一世紀重視鬼谷子的思想,一方面它是整個民族文化的遺產,另一方面就是全世界現在靠硬幹解決的問題不多。
軍事、征戰的效力是有時而窮的,而且成本太高、代價沉重,現在外交縱橫的領域無比重要,《孫子兵法》講「上兵伐謀」,在計畫階段就把敵人摸透,事先做趨避的動作,搶佔先機,「其次伐交」,就落實到這種合縱連橫的外交上了,這時就不只是鬥力,而是鬥智了。
現在的中國面臨極其複雜的國際局勢,美國已經把假面具拿掉,嚴格來講,美國從羅斯福總統之後,都在走敗家的路子,對中國來說,實力強、實力弱是一回事,外交絕對可以補不足,也就是鬥智的學問。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好,我們回到正文。說一說,「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因為不是對手,不是合作夥伴,沒有合作的空間,我就要自己打算了。
「度數」,《易經》哪一卦要注重「度數」?節卦,節氣的「節」,大自然的節氣陰曆、陽曆是度數,科學得不得了,差一天都不行。
節卦講「制數度,議德行」,分寸恰到好處,要想發而中節,一定要權衡輕重。就像謙卦要求平衡,要弭平爭端,要改善貧富不均,就得聚多益寡、稱物平施。
任何東西都有輕有重,有小國、大國,有小公司、大公司,我們一定要衡量好,「乃為之度數」,度數,就可以量化,掂量自己的分量,應該怎樣出招,放出什麼資源,有什麼樣的合作空間。
「捭之者」,就是「料其情也」,我們料敵制勝,跟誰接觸,都得料其情,對方到底在想什麼,一定要弄清楚。
人絕對不可能擺脫這個情,我要打開,要引蛇出洞,要表態,為的是看對方附和、不附和我,是真的附和還是假的附和,如果我不做「捭」的動作,就不易掌握對方到底在想什麼。 (相關報導: 劉君祖專欄:浮生可戀,世情可憫─庚子劫難的謙吉之道 | 更多文章 )

「闔之者,結其誠也」,不談了,關上了大門,沒有什麼好談的了,或者你的態度、對方的態度要修正,那就不必強求。志同道合才能合作,利害與共才可以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