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近期報導,中國解放軍的轟炸機和其他戰機對羅斯福航母戰鬥群當作模擬攻擊目標。監聽到轟-6機組人員的對話顯示,他們進行模擬鎖定目標並且對航母發射反艦飛彈。
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在1月23日進入南海。1月23和24日共有8架解放軍的轟-6和其他戰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
英國《金融時報》1月29日報導還說,中國根據冷戰時期蘇聯圖-16轟炸機改進的轟-6可以攜帶遠程反艦和對地攻擊的巡弋飛彈,可發射中國的鷹擊-12反艦飛彈和射程更遠的長劍-20巡弋飛彈攻擊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和其他高價值目標。
德國《航空家》網站刊登文章介紹,鷹擊-12反艦飛彈射程為40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而且能實施空中機動躲避攔截,令美國航母戰鬥群裝備的神盾戰鬥系統和SM-2防空飛彈難以攔截。
脫胎於冷戰
轟炸機掛載反艦飛彈攻擊包括航母在內的敵方水面艦艇始於冷戰軍事對抗。當時蘇聯主要使用圖-95和圖-22M轟炸機掛載飛彈執行針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北約水面艦艇的反艦任務。被北約稱為「熊」式的圖-95和「逆火」式的圖-22M目前仍然在俄羅斯空軍和海軍服役。

中國海軍和空軍的主力轟炸機轟-6是在1950年代蘇聯製造的遠程轟炸機圖-16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經過數十年技術升級改造的轟-6被用來執行戰術、戰略轟炸、偵察、反艦和巡邏監視等任務,也是中國三位一體的核威懾的重要部分。
轟-6的技術改造曾經受到中美蘇三角關係影響,根據陸地轟炸和對海攻擊的任務對轟炸機作改進。中國的空軍世界網站文章分析說,轟-6在2000年後經歷了大幅度改造,即發展出轟-6H和轟-6K兩種可以攜帶常規和戰略巡弋飛彈,以及反艦飛彈的衍生機型。
空基彈道飛彈
2015年,中國官方媒體環球網曾報導,經過大幅度改造的轟-6K可掛載多枚巡弋飛彈,航程和載彈量增加的作戰半徑超過3500公里,打擊範圍超出第一島鏈,能夠威脅關島的美軍基地。
據猜測,轟-6K的進一步衍生型轟-6N可能具有發射彈道飛彈的能力。《航空家》網站1月24日的文章說,轟-6N安裝了半凹的掛載裝置取代了原來的炸彈倉,可以掛載大型武器。轟-6N還安裝了空中加油探頭,增加了轟炸機的續航能力。

航空專家森喬蒂(David Cenciotti)在《航空家》網站撰文認為,轟-6N改裝是為了掛載被稱為CH-AS-X-13的空基反艦彈道飛彈,即東風-21D的改版。這種被稱為「航母殺手」的飛彈能攜帶600公斤的彈頭,打擊1450公里以外的目標,飛行速度能夠達到6馬赫,甚至更快。
2020年8月美軍U-2偵察機進入中國軍隊演習禁飛區之後,中國對南海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之間的海上目標發射了4枚中程彈道飛彈。根據當時的報導,其中有自浙江發射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蘇聯轟炸機
冷戰時期蘇聯就用轟炸機攜帶空射彈道飛彈和反艦飛彈執行反艦任務。美國《商業內幕》1月27日發表的文章說,被北約稱為逆火式轟炸機圖-22M系列,特別是圖-22M3,對北約艦艇威脅最大。
這種最高航速達2300公里,航程6400公里,載彈量24噸的轟炸機是冷戰期間北約航母和其他艦艇面臨的最大威脅。
記者布裏莫洛(Benjamin Brimelow)在《商業內幕》署名文章中說,針對航母戰鬥群的轟炸任務一般需要多達100架圖-22M3和圖-16轟炸機,其中80架轟炸機攜帶飛彈,一些帶核彈,其他的轟炸機攜帶其他武器,或充當誘餌。
蘇聯時期的逆火式轟炸機可以攜帶核常兩用的Kh-15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和Kh-22空射反艦飛彈。俄羅斯轟炸機現在裝備了新型的Kh-101, Kh-55巡弋飛彈,Kh-32大型反艦巡弋飛彈,和被稱為「匕首」的Kh-47M2高超音速飛彈。
在過去兩年中,俄羅斯和中國在東北亞進行過兩次聯合空中巡航,俄羅斯的圖-95和中國的轟-6這兩種源於冷戰時期的轟炸機飛越日本海和東海上空。 (相關報導: 台灣水下作戰最大隱憂,潛艦國造難闖共軍水下八卦陣 | 更多文章 )
蘇聯已經成為歷史,但蘇聯時期設計的軍事硬體仍然是美國及其盟友要面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