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煥智出生於臺南縣七股鄉(今臺南市七股區),畢業於台大法律學士、輔大法研所碩士,為黨外運動人士林義雄、康寧祥、張俊宏、姚嘉文等人助選,漸漸接觸黨外運動。曾任台北市議員陳水扁助理、IBM台灣分公司專利律師、立法委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台南縣長。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自從2012年民進黨主席之爭後,從媒體上「息影」至今5年,直到近期動作頻頻,臉書上打議題,外界揣測其參選台北市長的意味濃厚。問到最直接是否參選的事,蘇沒有否認,僅表示「的確是要重新再渡紅塵」。不過,隨著他現在多待在台北市運籌,以及正籌劃2018年一場以「議題」為連線的全國6直轄市「區自治」候選人聯盟,可見參選2018年台北市長,已是蘇煥智心中,八九不離十的事。
再渡紅塵?蘇煥智可能投身北市長選戰
「我覺得2017年我算是比較積極投入在台灣的政治事務,原因是看到國家競爭力真的是越來越差,社會貧富懸殊化,少子化等議題,我認為,要對得起民主運動過去的使命,的確是要重新『再渡紅塵』」,這句話是否代表蘇煥智將投身台北市長選戰,值得觀察。

至於要以什麼顏色「再渡紅塵」?他說,目前不是那麼重要的議題,「人民的利益被思考討論會比黨的利益這件事情更重要」,他說,應該想到的是人民眾生,與年輕人未來的前途、老人老年會很可憐,「若不思考這些事,就變成黨的利益」,他說,應該結合更多知識份子去思考台灣的政治經濟困境,社會貧富懸殊困境等,這些問題要列為優先。至於是否接收到民進黨內其他派系對他有意參選的施壓?「我沒有派系,其他人也不會理我,其他人認為我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不會理我」。
之所以當前有他口中「再渡紅塵」的從政想法,他說,是延續在大學時期對政治的一種使命感,「我們對政治是一種mission(使命),大學時代對政治是使命,根本不是想選舉的事,因為那些活動的代價都是15年的代價」,他指的是美麗島事件前後,碰政治帶來的牢獄風險,而有意在2018年選舉再出山,就是想延續這樣的使命,因為在他眼中,台灣今日的民主有太多問題。
曾幫林義雄、許信良、蘇南成助選 瞭解民主制度
蘇煥智談起他的從政初始,自稱是非常早期的學運份子,從台大物理系降轉到台大法律,一開始關心的是思想、西方與中國的歷史、近代史等大歷史背景,直到1977年第一次親身參與政治,是幫競選省議員的林義雄助選,也幫許信良、蘇南成發傳單,幫張俊宏監票,然後跟成功大學的學生去聽演講,全國跑一趟後,有了比較清楚的民主政治、政治改革的經驗,發覺以前唸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都是很空泛的,他說,感受到國家社會的進步需要競爭,需要意見表達,才能推動社會進步,也開始花很多時間研究。

蘇身為當時的「異議」份子,電話被監聽,他說,自己開始對推動民主政治有切身的使命感,「那時也沒有想到選舉的事情,只是一黨專政的體制與國會不全面改選,會很務實的去想到這樣的事情」。 (相關報導: 蘇煥智專訪》區域發展策略凌駕國家競爭力!他痛批:「亞洲矽谷」放在桃園很荒謬 | 更多文章 )
美麗島事件 見證群眾運動興起
1977年黨外人士風起雲湧到1979年底美麗島事件發生,蘇表示,自己在過程中,見證到台灣民主運動、群眾運動的興起,看到同學跑路、被鎮壓、被抓,眼見涉嫌叛亂的教師葉島蕾,一關就是15年,「我們那個年代就是很需要很強的使命感與抗壓性,才能去碰政治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