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停業是台灣政府太保守嗎? 2016年Uber與公部門交涉紀錄總整理

台灣Uber於2月2日宣布,即將暫停營業,再度引發群眾對於Uber議題的論戰。(資料照,美聯社)

如果認為Uber一直有誠意跟政府溝通,是官員思想太舊的朋友,身為一個Google重度依賴者,我整理了過去一年來Uber與交通部、經濟部的往返周旋,簡稱懶人包,只是有點大包,節錄了快40篇新聞、文章,還請各位參考。

我以為,開公司要繳稅、要替員工納保,應該很正常;從事相關產業,要遵守法律規範,應該也很正常。

問題就在Uber打死不承認自己是計程車。所以就算政府量身打造制定了「多元計程車方案」,Uber只要不承認他是計程車、不依法登記,進而不納稅、不納管、不納保,管你政府法規再怎麼修,人家不甩就是不甩,還可以反過來罵一句「政府守舊扼殺新創產業」,順便整天登廣告、發起看不懂訴求的聯署帶風向。

好啦,總之整理起來花了我很多時間,如果懶得看完的話,建議可以直接看下面這幾篇,簡稱懶人包的懶人包:

大家沒看錯,號稱「共乘」的Uber直到去年6月,才推出「順風車」這個真正的共乘服務,所以之前說不是計程車,是共享經濟?

Uber也推出自動駕駛車載客服務。(美聯社)
Uber雖主打「共享經濟」的概念,卻頻受外界質疑。(資料照,美聯社)

以下便是2016年台灣Uber與經濟部、交通部往返周旋的總彙整:

2016年1月

「交通部正在規劃《計程車多元化方案》,不僅顏色鬆綁、車頂燈收起、起跳價可望翻倍,尖峰還可加價,條件是車款及年份都得優於一般計程車,最快5月上路」。

「交通部路政司副司長王穆衡坦言,新制採用了Uber的經營模式,希望將Uber導入正軌,合法納稅」。

「交通部也鼓勵計程車業者走向電子支付,並使用APP,民眾可以在預約叫車時先知道車型、顏色、司機姓名,甚至行進路線,先以信用卡刷卡,抵達目的地後再操作車上機器確認消費金額」。

2016年2月

「交通部日前認定新興叫車服務Uber違反汽車運輸業規範,去年11月雖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敗訴,但農曆年間法院再審Uber司機部分,這次交通部獲判勝訴,開罰Uber公司的部分則尚未出爐。」

「交通部開罰Uber已1年多,累積罰金已超過新台幣4800萬元,Uber仍違法營運,交通部決定修改法規,執行嚴格吊銷車牌。交通部表示,已研擬修改《自用車違規營業裁罰基準》,因只是行政命令,上半年就可望實施。」

「交通部公路總局多次呼籲Uber不要違法營業,但Uber不但在官網上公布進駐高雄的消息,還推出單趟車資在200元之內,車資只要1元的優惠,吸引民眾搭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