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一」連假,疫情稍緩的台灣,因民眾紛紛出遊造成許多景區人滿為患。而為了拉動消費、促進內需,中國大陸也過了12年來最長的一次「五一」小長假,從五月一日到五日,足足放了五天。由於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大陸第一次的連假,格外受到注目。雖然由於疫情前景未明,仍有諸多限制,因此遊客比去年同期大為減少。但在大陸政府的鼓勵下,各地景區仍湧現人潮,比原來中國社科院預估的3100萬旅遊人次多了數倍,達到1.15億。
大陸「五一」長假特色有別以往
由於不能跨省旅遊、景區室內區域不開放,以及景區承載量上限為30%等諸多限制,因此此次大陸「五一」小長假呈現較以往不同的一些特點:首先,強調「安心」、「健康的」團體遊當道。為了防疫,業者推出全程隨時消毒、甚至獨立空調的酒店,讓團客可以放心出遊。其次,是自由、乾淨、私密的「自駕遊」需求上升,以致大陸租車市場逐步回溫。第三,空氣流通、視野開闊的戶外景區廣受親籟;距離則以居住的市區和周邊為主。第四,政府為管控客流、民眾為避免擁堵排,「預約旅遊」成為常態。

雖然看似大陸旅遊熱潮已逐步恢復,但旅遊人次仍不到去年同期的六成。而此次「五一」小長假,大陸政府鼓勵/推動的「雲旅遊」,則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業態。
大陸政府積極推動「雲旅遊」
「雲旅遊」並非是一個新概念。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雲旅遊」功能越來越完整。所謂的「雲旅遊」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由直播主透過網路,向受眾介紹景點特色;第二種,是透過大螢幕進行裸眼旅遊,讓遊客身臨其境的720度體驗全景;第三種,則是利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設備,增加民眾臨場感,在家就可以體驗導遊講解等沉浸式體驗。現今大陸包括攜程、飛豬、馬蜂窩等幾個主要的OTA(Online Travel Agency) ,其推動的「雲旅遊」都包含了導覽、導購、導遊和導航這四個基本功能。不論是大熊貓育研究基地、博物館或是任何平常買票、排隊難的景區,都可以透過「雲旅遊」,一方面讓民眾有更深刻的體驗;更重要的,鑲嵌在「雲旅遊」中的「雲消費」,還可以為旅遊相關產品的供應商帶來好的行銷管道。
此次「五一」小長假期間,大陸官媒新華社的「快看」平台,聯合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進行連續五天的「直播地標」,介紹了包括廣州塔、順德美食、武漢黃鶴樓、貴州大興東、天津古文化街、上海黃浦EPSON teamLab無界美術館、甘肅嘉峪關關城等熱門景點。與此同時,大陸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文化場,紛紛推出「雲展覽」和線上活動。一時之間,「雲旅遊」,成為大陸後疫情下的一種新業態。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以「新基建」打造「數位強國」─大陸產業發展戰略評析 | 更多文章 )

後疫情時期避免群聚已成為人們生活「新常態」的同時,各種以資訊網路為載體的「雲經濟」模式,不但逐漸成為既有產業模式體系的一部份,也成為大陸政府參與推動的載體。「五一」期間大陸各地官員紛紛走進直播間,一方面推廣在地風土人情「賣風景」;同時,也透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賣產品」,促銷當地因疫情滯銷的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