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和閨密、哥兒們結婚? Why not!(圖/Pixabay)

Hi, 《世界走走》今天帶你見識全球正夯的「真.多元成家」實踐。古人結拜兄弟要歃血為盟,而在今日,越來越多人選擇用一紙結婚證書和摯友成為法律上的家人,承諾做彼此一輩子的好朋友。

本文看點:

·不奠基於浪漫愛的「柏拉圖式婚姻」正熱

·專家解析:無愛婚姻反而更穩定?!

·拓展你我對婚家制度的想像

人們常用「與最好的朋友共度終身」形容一段成功的婚姻;那麼換個觀點來看,選擇與最好的朋友結婚,是否代表從此將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常與好姐妹半開玩笑地約定,如果彼此到了四、五十歲都還單身。不如結婚住在一起,來個多元成家。不過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開始將我們口中和好友結婚的「玩笑話」化為現實,建立無性但同樣有愛的「摩登家庭」。

讓友情更上一層樓

去年11月,年方23歲的女大生潔伊(Jay Guercio)與十年摯友克莉斯特爾(Krystle Purificato)步入禮堂。雙姝身穿婚紗、交換戒指,克莉斯特爾冠上妻子的姓,與一般的女同志伴侶沒什麼不同。

只不過,兩人雖然同床共枕,卻從未發生「超友誼」關係,唯一一次的親密接觸,就是在婚禮儀式上接吻;除了彼此之外,她們不介意與任何人發展戀情。

這對新婚酷兒「妻妻」相識於2011年,去年9月決定互許終身,盼望兩人的家人關係能獲得法律與社會的肯認,「我希望她一直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與人生伴侶,」潔伊告訴《紐約時報》,兩人的婚姻穩定又長久:「我們想要全世界知道,我們是彼此在世上最重要的人,能夠妥善處理另一人的法律事宜。」

潔伊3月2日在TikTok上傳了一段影片,分享她與好友結婚的決定,觀看次數如今已逼近600萬大關、愛心數也超過百萬。

而儘管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但從「美版批踢踢」Reddit 上的看板與相關討論可以得知,潔伊和克莉斯特爾的故事絕非特例。

「柏拉圖式婚姻」的日常

40歲的德國女子瑞特(Kim Reiter)向來自認為無浪漫傾向(aromantic, 不會對任何人產生愛情),也從未考慮過「與好朋友結婚」這個人生選項。2013年,瑞特在交友軟體上遇見她現在的丈夫——他是名無性戀者(asexualist)。兩人很快成為彼此最要好的朋友,並在2018年結婚。

瑞特形容,這段柏拉圖婚姻的日常生活,由摯友間的交談、笑聲與電影組成,只是其中幾乎沒有肉體的元素:「有時我們會相擁或者為彼此按摩,每晚睡前會有晚安吻,但我們擁有各自的臥房。」

在美國俄亥俄州,相交七年的好姐妹巴頓(Kema Barton)與布朗(Dene Brown)於去年10月共結連理。特別的是,兩人都已育有兩名子女,並將孩子帶入這段嶄新的關係中。布朗說,無論從人際連帶或是親密感的角度而言,這段關係都能滿足所謂丈夫或婚姻被期待填補的需求。 (相關報導: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巴基斯坦、海灣王室與「鷹獵」文化 更多文章

事實上,巴頓和布朗結婚時,布朗正準備生下她的第二個孩子,兩位母親之所以決定共結連理,也是為了一起撫養子女,並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做出重要決定。這對伴侶正在申辦共同帳戶、計畫購屋,她們的子女互稱兄弟姊妹,而兩人的稱呼都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