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30年的意外驚喜:全球最大乾草原再度成為生物天堂

(BBC中文網)

在數千人離開哈薩克大草原後,大自然開始大規模地開墾這塊土地。

春天,當阿廖娜・科什基娜(Alyona Koshkina)走過哈薩克斯的坦廣袤平原,周圍蓬勃生長的生命包圍著她。候鳥在廣闊的天空中快速飛過,綠色植物在微風中閃爍,像海洋一樣,紫色、黃色、白色和紅色的花朵點綴其中。

「你的耳朵裏總是有風聲, 這是非常開放的,」她說。科什基娜是哈薩克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ACBK)的研究員,她非常了解這種無樹棲息地。

她說:「你可以看到有東西從很遠的地方靠近,一隻動物、一個人或一輛車……你會感到非常安全和放鬆。」

哈薩克大草原的面積之大令人難以理解。廣闊、相對平坦的平原覆蓋面積大約相當於德國、波蘭、捷克共和國和奧地利的總和。畢竟,哈薩克是世界第八大國家。

但在這些看似無邊無際的野生動物庇護所中,並非沒有人類活動。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成千上萬的人口離開了草原。無利可圖的農場曾經依靠蘇聯政權的資金生存。當資金枯竭,許多人被迫到別處尋找工作。

哈薩克大草原並不是未被開墾的荒野,而是被遺棄的地方,一個即將被「重新開墾」的地方。從陸地面積來看,它可能是地球上近年來回歸自然的最大空間之一。

在蘇聯解體後的30年裏,哈薩克大草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讓人難以理解,因為很少有人研究過這裏。這裏的規模之大也令研究變得困難。但近年來,科什基納和其他人開始使用衛星拍攝的照片,試圖了解這些雄偉草原以及這裏的野生動物是如何轉變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獨特的風景畫,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偶爾會有火災留下的疤痕,也會有一些被遺棄的定居點。

Kazakh Steppe

哈薩克大草原上廣闊草地沒有人放牧,更容易受到火災襲擊。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自1936年以來一直是蘇聯的一員。那個時代的一個主要變化是,在大草原上,集體化農場取代了遊牧牧養,不過並不像蘇聯希望的那樣成功。

隨著時間過去,就像在許多蘇聯國家一樣,人們對當局的不滿與日俱增。這種不滿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出現政治動蕩和騷亂。最後,哈薩克於1991年12月16日成為最後一個脫離蘇聯的共和國。它很快就被承認為是一個獨立國家。蘇聯經濟基礎設施拆除後對這裏產生了巨大影響。到1995年,哈薩克的GDP下降了36%。失業率上升,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從1992年的25%上升到1999年的43.4%。

 

科什基納記得,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艱難時期,電力短缺,一些家庭為了食物和其他基本供應而苦苦掙扎。她的伴侶在一個靠近自然保護區大草原上的村莊長大,但由於經濟原因,像很多人一樣搬到了別處。

科什基納說:「他仍然覺得非常依戀這個地區。我們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那裏,他為離開村莊而感到難過。」

從那以後,許多農場又變成了一塊塊草地,幾十座廢棄的建築支離破碎,水泵之類的設備曾經是農民用來給牲畜供水的,也閒置下來。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更多文章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很難看到這種變化的規模,及其對自然的影響。約翰內斯・坎普(Johannes Kamp)是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ttingen)的一名環境保護科學家,他研究哈薩克野生動物已有15年了。他記得自己在21世紀初開始研究時,必須從實地考察中拼湊出自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