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不再頭痛!專家親授寫作業的5大指導秘技,小孩不懂的題目別直接給答案

陪孩子寫作業是許多家長的痛!過來人特別傳授指導小孩寫作業的方法,以及給家長們的建議。(示意圖/取自pixabay)

寫作業的目的,是加強練習與驗收學習成果, 孩子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學習深度,要鼓勵他們認真而非應付。孩子的功課成績,不是父母的教養業績, 讓孩子靠自己仔細地寫,才可以確實把知識內化與充分吸收。

有家長覺得平常跟孩子相處親慈子孝,一旦遇上陪孩子寫功課卻難逃雞飛狗跳,孩子煩惱、家長氣惱,為什麼會這樣呢?只因為界線不清、權責未分,孩子的功課成績,變成了父母的教養業績。

父母協助孩子成長本來是親權,但必須要和孩子自己需擔負的責任做區隔,這樣親子才可以明白自己的界限和責任,不會讓孩子的作業變成家長痛苦的來源,成為父母管過頭的侵權。以下是我陪孩子寫作業的一些原則,或許可以提供給為指導孩子作業而處於抓狂或崩潰狀態的父母些許建議。

一、要讓孩子明確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責任。

從一開始陪孩子寫作業,就要讓孩子知道,寫作業是他自己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地方,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但請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以免養成孩子依賴的惰性。

因為我們家沒有買參考書或是評量的習慣,所以遇上不會的問題會利用討論或是翻閱書籍的方式找答案。

有時孩子難免會問:「媽媽,有買評量的同學都可以直接抄上面的答案。那我們要不要買?」

我反問他們:「你們覺得呢?」

他們想了想說:「還是不要好了,光抄答案,也不是真的會。」

其實,很多孩子就是習慣抄答案,才會造成浪費了那麼多學習的時間與金錢,卻不一定有好的考試成績。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真正學懂,也沒有思考學習的內容,他只是把答案複製貼上,卻沒留在學習的記憶庫裡。

老大祐亨在小二時有一次跟我說:「媽媽,老師今天發現有同學寫造句是抄字典的!」

我問:「那老師為什麼會發現呢?」

他說:「因為老師改作業時先發現有個同學的造句寫得很好,印象很深刻。沒想到後來又發現有同學也造了一模一樣的句子,就把兩本拿出來對照,結果真的一字不漏,完全一樣。」

我問:「那後來老師怎麼處理呢?」

他說:「老師問同學,他們兩個人都承認是抄字典的,老師就說字典的造句只可以參考,但不能全部照抄。」

寫作業的目的,是加強練習與驗收學習成果,鼓勵孩子靠自己認真寫,才可以真的把知識內化與吸收。

二、孩子的作業有錯誤,用引導的方式讓他自己發現。

發現孩子的作業有錯誤,不要急著當橡皮擦父母直接擦掉,要引導孩子自己發現錯誤,這樣他才會記得曾犯的錯,學到正確的知識。

比方說,如果是數學,要孩子仔細看看題目究竟問的是什麼;其他科目,則可以讓孩子將題目唸出來,在「看」與「唸」中,五官和大腦並用,就能進一步理解與思考。

有一次竑勳在閱讀學習單上寫著:「我覺得阿輝很可憐,他的父母常常在吵假!」

我看見後問他:「你覺得阿輝的父母是在『吵誰可以放假』嗎?」他聽我這樣說後就看看他的學習單,笑著把「吵假」改成了正確的「吵架」。提醒孩子功課有錯誤,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在找尋與思考中,這樣的學習比較正向與積極。 (相關報導: 小學生直式乘法改成這樣?家長一片哀嚎「算法看不懂」,內行人揭解答關鍵 更多文章

針對國字字跡美醜的要求,每個老師都不一樣,孩子手部肌肉的發育也差異很大,要看孩子是否認真、盡力。孩子寫作業的態度認眞、嚴謹,但字跡不漂亮,就要多鼓勵他。如果孩子隨便寫一寫就想交差了事,就要要求他。當孩子的字真的很醜時也不要全頁擦掉,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先選幾個寫得比較漂亮的字當樣板,鼓勵他一個一個改成跟那個字一樣漂亮,要善用第四十一頁提到的「I+1鼓勵法」,讓孩子在原有的能力上再逐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