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四大公投結果對藍綠兩黨的三大政治警訊

從四大公投結果可看出台灣政治版圖的變化趨勢,也預示了接下來在美、中兩霸對抗中,台灣民眾與執政者可能選擇的路徑以及策略。(柯承惠攝)

四大公投結果是「四個不同意」,代表著民進黨政府既有政策得以延續,但公投結果透露的政治意義與後續政治效應,其影響恐怕不小於四項交付公投的政策本身。從公投結果可看出台灣政治版圖的變化趨勢,這對明年一月即將舉行的立委罷免案與立委補選案、明年底九合一選舉,甚至2024總統大選都會產生影響。此外,公投結果也預示了接下來兩、三年內,在美、中兩霸對抗中,台灣民眾與執政者可能選擇的路徑以及策略。

四大公投結果呈現出藍綠政治版圖正在微妙變化。據藍方趙少康等人的指控,是綠營刻意把公投操縱成藍綠對決;藍營更指控民進黨政府利用行政資源宣傳「四個不同意」。不過,政策公投變成政黨對決藍營何嘗沒責任?就是國民黨把四個公投綁在一起,宣稱要用公投「教訓民進黨」、對民進黨「不信任投票」,藉此動員藍營基本盤,進而激出民進黨全力反擊、固盤,展開政權保衛戰。最後反而是藍營自己吃到苦頭。

20211221-《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一席「高雄1個地方決定全台灣人吃萊豬」引發綠營不滿。(趙少康辦公室提供)
趙少康指控綠營刻意把公投操縱成藍綠對決。其實是國民黨先把四個公投綁在一起,宣稱要用公投「教訓民進黨」。(趙少康辦公室提供)

藍營激出藍綠對決反而吃虧

這次藍綠對決的結果對藍營不利。依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在投票前的11月22日至12月15日做的社會意向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民進黨支持者表示一定會去投票有68%,可能會去的18%,表示不去投票的為14%;相對的,國民黨支持者三項比例依序分別為61%、15%和23%,亦即在雙方積極動員各自陣營後,綠營支持者投票意願高於對手,最終也反應在公投結果上。

各縣市投票結果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幾個民進黨執政受肯定的縣市,結果卻多是同意票多於反對票,包括桃園、基隆和新竹市。不過,就長期趨勢而言,這幾個縣市基本盤的確是藍大於綠;就像長期由民進黨執政的宜蘭,這屆雖然綠地變藍天,但基本盤一樣還是綠大於藍。因此這幾個縣市公投結果並未讓太多人跌破眼鏡。此結果應是證明:政治菁英的個人特質與能力決定了這些縣市這幾屆的執政黨是藍或綠。

相對的,這次公投結果透露的第一項警訊是:即將換屆的桃、竹、基三地,若綠營接棒者個人魅力不若現任者,只靠黨的力量恐難阻止綠地變藍天。這也是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民進黨積極在推動縣市合併升格、要讓林得以再戰保衛政權的主因。

20211114-民進黨14日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副總統賴清德(右)、桃園市長鄭文燦(中)、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出席。(柯承惠攝)
桃園市長鄭文燦(中)與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執政受肯定,但兩縣市公投結果卻都是同意票多於反對票。。(柯承惠攝)

兩個國民黨執政的中部縣市台中與彰化,其公投結果更值得關注。台中只有「公投綁大選」過關,而彰化則是「四個不同意」。這兩個縣市是台灣傳統的搖擺選區,一個是六都之一,另一個是台灣人口最多的縣,兩者一搖擺就牽動全國政治大局,也因此有「決戰中台灣」一說。

中彰投票結果透露經濟選民在轉向

就像綠營執政的桃、竹、基的百里侯一樣,台中市長盧秀燕和彰化縣長王惠美的施政滿意度在全台也屬前段班,所以公投結果難以解釋成是對盧、王兩位績優生的不信任投票。 (相關報導: 民進黨贏4項公投 蔡英文:同不同意都是公民意志展現 更多文章

要解釋這個投票結果,不能忽視一個重要變數:台中和彰化有多個重要的產業聚落,從高端的精密機械、到水五金、輪胎、製鞋以及織襪。而民進黨政府反對禁萊豬與護藻礁兩項公投的策略都是對選民「說之以利」,事後來看,這種論述方式的確打動不少經濟選民的心。不少經濟選民出來投下反對票,或者選擇不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