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4日表示,將於9月4日在其新的串流媒體服務Disney+獨家上線真人翻拍版電影《花木蘭》(Mulan),收費約30美元(約台幣880元),而不是按原計劃在電影院上映。這是新冠疫情引發的最新一項好萊塢變革。近幾個月來,其他電影公司也紛紛將影片首映搬到了網上,這種做法招致影廳營運商不滿。但迪士尼把這部電影作為附加服務提供給串流媒體用戶,且定價不低,這些用戶已經為套餐娛樂服務支付月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電影公司採用過如此特別的方式在網路首映。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迪士尼此舉是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造成的特殊環境所做的一次性反應,還是未來模式的一個訊號。迪士尼首席執行長包正博(Bob Chapek)4日在與華爾街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暗示是前者。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要有多少人透過Disney+觀看《花木蘭》,才能讓迪士尼賺到在電影院上映一樣多的錢?
在專用的優質影片點播服務首映一部製作成本2億美元的電影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沒有明確方法來估算,若與假設的影院放映情況相比,《花木蘭》線上銷售情況會如何。按照在Disney+上觀看這部電影收費29.99美元計算,大約需要330萬筆交易才能產生1億美元收入,大致相當於美國國內院線2億美元票房帶來的收入。2億美元是迪士尼最近幾部真人翻拍版電影的平均影院票房。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片方和院線大約五五分帳。
如果《花木蘭》能在Disney+服務無法覆蓋的地區(包括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中國)以院線方式上映,則將補充該電影在Disney+上播放帶來的收入。根據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改編的《花木蘭》若能在中國上映,有望產生強勁的票房收入。
迪士尼為什麼選擇只在自己的串流平台上播放《花木蘭》,而不是也使用蘋果公司(Apple Inc.)、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或其他公司營運的流行影片點播平台來播放呢?
迪士尼的首要任務是加強Disney+業務。透過在這個平台且只在這個平台上放映《花木蘭》,Disney+能把由此產生的收入盡數收進口袋,而無需被迫與其他轉播者分成,此外還能吸引新的訂戶,Disney+的月費約7美元。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如果睡前吃得不夠,大腦就會叫你起來吃東西!醫師教你怎麼吃才能睡得更好(附食譜) | 更多文章 )
其他串流媒體服務會考慮採用類似的「按次收費」策略嗎?
別指望Netflix Inc. 會向觀看《愛爾蘭人2》(The Irishman II)的人群額外收費。Netflix在全球擁有近2億訂閱用戶,擁有龐大客戶基礎,客戶群的月付費足以輕鬆覆蓋製作一部昂貴電影的成本。相比之下,Disney+仍處在增長模式階段,如果不收取額外費用就上映大預算的《花木蘭》,可能讓迪士尼面臨的風險升高。迪士尼是為數不多的、廣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因此該公司可能不會因為額外收費導致客戶流失,至少只推一次的話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