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州的農村和白人人口越多,就越有可能深紅,而都市化程度越高和族群更多元的州,則越藍,至於剩下的一些搖擺州則被紅藍積極拉攏,因為對於期中選舉或者是總統大選,這是勝負的關鍵點。
自2000年總統大選以來,美國的政治明顯變得更兩極化。當時人們用「紅州」來表示傾向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的州,以「藍州」來表示傾向民主黨候選人的州。很難想像阿拉巴馬州、懷俄明州、堪薩斯州這些長期支持共和黨的紅州,會把票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樣的,也很難想像,加州、紐約州、伊利諾州這些長期支持民主黨的藍州,會投票給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自1990年代以來,紅州變得「更紅」的主因之一,就是大量的白人勞工轉向投給共和黨。在1990年代,像阿肯色州、路易斯安納州和田納西州,這類選民中還有很多人會投給民主黨,1992年和1996年的總統選舉,柯林頓都在這3個州贏得支持。然而從那之後,這些州都變成了深紅,自2000年以來的每一次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的票數都遙遙領先。
與此同時,奧勒岡州、華盛頓州、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這些藍州,都變得更藍。前3個州的主要大都市區,例如波特蘭、西雅圖、丹佛,大多數的居民都是專業人士。新墨西哥州則是有大量西班牙裔,這些人往往會投民主黨。
一般來說,一個州的農村和白人人口越多,就越有可能深紅,而都市化程度越高和族群更多元的州,則越藍。根據黨派投票指數,美國最紅的5個州分別為懷俄明州、西維吉尼亞州、北達科他州、奧克拉荷馬州和愛達荷州,最藍的5個州則是佛蒙特州、夏威夷、麻薩諸塞州、馬里蘭州和加州。其中佛蒙特州的狀況比較特別,雖然是藍州,但卻以鄉村人口為主。
選舉人團和搖擺州的重要性
大多數代議制民主國家正副總統都是全民直選出來的,在美國卻不是,美國憲法規定的總統選舉程序,介於全民直選跟國會投票之間,稱為「選舉人團制度」。每一個州有多少位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就有多少個選舉人團席次。目前總共有538位選舉人。要贏得總統選舉,需要拿到270張選舉人票。

如果候選人在某個州拿下最多的普選票數,就能獲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但全國的選舉結果是比選舉人票的總數,而非普選票的總數。2000年的小布希跟2016年的川普,獲得的普選票數都比對手少,但選舉人票總數勝出,所以依然當選。
因此自2000年以來,當總統大選勢均力敵,那幾個「搖擺州」(又稱「紫色州」,因為紅藍雙方勢力相當)就變成決定勝敗的關鍵。2000年的搖擺州是佛羅里達州,2004年是俄亥俄州,2016年是賓州、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2020年是這3個州加上喬治亞與亞利桑那州。
喬治亞州與亞利桑那州原本都很紅,但人口結構改變之後成為了搖擺州,維吉尼亞州也是。這些州的大都市,例如亞特蘭大、鳳凰城、里奇蒙、華盛頓特區,出現了一大群高學歷專業人士,改變了整個州的政黨支持比例。雖然鄉村地區還是幾乎完全支持共和黨,但加上了大都會的選民,就變成了搖擺州。 (相關報導: 拜登經濟學的保護主義讓美國與世界付出高昂代價!《經濟學人》:選民可能在期中選舉懲罰他 | 更多文章 )
雖然這3個州的人口結構開始有利於民主黨,俄亥俄州與佛羅里達州的走勢卻反過來有利於共和黨。俄亥俄州有17張選舉人票,佛州有30張,光是兩個州加起來的總合,就超過民主黨2020年在3個搖擺州拿下的選舉人總票數40張。俄亥俄州在2020年前都是搖擺州,但現在越來越紅,該州有大量藍領,傾向投給共和黨,比例甚至比川普在2016年勝選時還高。至於佛羅里達州,則是民主黨幾10年來都沒打好基層,所以從1997年以來,就沒拿下過該州的兩個議會。該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甚得人望,是共和黨人,也是川普的老朋友,這讓民主黨的劣勢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