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儒家,盡量遠離它:《中國有哲學嗎?》選摘(4)

筆者認為,新儒家屬於守舊一派,是統治者用來轉移視線、混淆視聽的老把戲。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

在這提到「新儒學」,是想告誡年輕人,盡量遠離它。它在你還沒有哲學概念的時候,會趁機把你引入歧途。等到你花費大量的時間跟著它繞來繞去—如果你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終於弄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一定會猛抽自己兩個嘴巴,或者為自己的青春時光而悲嘆!馬克思教導我們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如果你有志於哲學,一定先要掌握至少英、法、德、日(日本的翻譯基本上是可以信賴的)之中的一門外語。最好是用原文閱讀原著,這是從事哲學的最起碼條件。你只要真的理解了,哪怕只有一部哲學經典,能夠設身處地地用它的「大腦」來思考,就能很快發現:哲學並非新儒家們說的那樣,新儒學和哲學之間隔著多麼遙遠的距離…

統治者的忽悠老把戲—新儒家

所謂「新儒家」由來已久,應該說肇始於清末民初、中西接觸之時,作為抵觸西方思想的一種勢力,並且是一個普遍現象。就是說,你在很多當時的「學者」那裡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影。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統治者有一天在中國消失,作為哭喪的人種,新儒家人物也會不斷湧現。雖然名目紛呈,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剛發現有一個叫杜維明(1940年-)的「新儒家學者」,(據說是艾蓓1955 年-,就是那個寫作《叫父親太沉重》,冒充周恩來女兒的女人的二婚夫。從人品上論,2人可說是絕配。)拼命想要說明:儒家傳統是好的,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但是一旦被政治化、被當權者利用成為儒教,就變成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多麼「出色的」辯解!但是只能忽悠那些缺乏判斷能力的傻子,如果沒有孔子綱舉目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沒有那些扼殺獨立思考的教條,統治者怎麼會看上儒家?我甚為懷疑這位杜維明先生的初衷:是不是也想學習大儒,趁機分點統治者的殘羹剩飯?

如果說王陽明的思想是守舊和革新的矛盾體,那麼新儒家便是繼續守舊的一支。從性質上講,新儒家新一輪的「崛起」不過是統治者用來轉移視線、混淆視聽的老把戲:忽悠。在這個意義上,他們比「老儒家」更加可惡。前面說過,哲學不單是學問,它關注的是現實,而且是最本質的現實問題。新儒家它敢嗎?

以阿Q精神為底 消滅哲學精神

如果真的「懂哲學」,就會知道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必須使用一切手段在消滅哲學精神的同時窒息國民的思考、創造能力,就因為前後2者處於你死我活的關係之中。古今中外無不如此,就像歐洲有上千年「經院哲學」占統治地位的黑暗歷史一樣,中國也有著加倍漫長的「經學」代表學術的歷史。根據同樣的邏輯:在這樣的國家,身居高位還能頤養天年的「政客」和「學者」只有2種可能:不是沒有道德觀念,就是智商欠缺。有人認為還存在第3種可能:2者兼備。不過,這種觀點只是指出了2者相輔相成的關係。 (相關報導: 你能想像中國的未來嗎?(下)《外交事務》預測:超級強國將遇到的最大敵人竟是…… 更多文章

在中國,為了彌補哲學的欠缺,不如說說為了徹底消滅哲學精神,政客和學者合力創造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叫作「國學」的東西。這個「國學」以全民皆有的阿Q精神為靈魂,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指南,輔之以佛、法、道,以「愛國」為幌子,以公認和非公認的「國學大師」為榜樣,以忽悠為手段,重塑「5000年中華文明」!他們的幸運在於中國人從來不可能搞懂「天尊地卑」、「道可道非常道」、「天理」到底意味著什麼!與此相呼應的是:一時間古裝連續劇、各種「鑒寶」節目充斥電視。這些所謂的「文藝工作者」、「古董收藏家」以金錢為目的,以「擊鼓傳花」為手段,終於再次樹立了以乾隆和慈禧的審美趣味為理想的中國男女的審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