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次政軍兵棋推演2017年1月17日舉行,由《中國時報》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合辦。推演聚焦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後,美中台三邊之可能互動狀況。筆者經中華戰略兵推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引薦,擔任紅組(中方)中央軍委副主席與軍委聯指副總指揮,從以下三個動次等想定進行推演,以最大可能扮演好兵推所安排的中方軍委角色,內容純屬個人之見,無關於個人立場,只求演什麼,像什麼;如果劇本反映某種真實情況,也是一種機率上的偶然,無所謂對或錯,而是一種對時局演變的探索。想定時間限定2017全年。換言之,中共中央軍委的應對措施,立足於當前的中央政策、戰略指導、武器裝備、訓練戰法乃至習近平軍事改革的最近進程。因為二、三年後的情況又將不同。
背景:習近平致函川普,是否延續中美高級別對話,及其可能模式與具體推動方法?
1.敦促美方按往例舉行第9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並建議5月在華府舉行。美方同意顯示積極回應;美方維持去年6月舉行說明態度不變;若推遲至7月有前例;若推遲7月後舉行則出現變化;若暫停乃至取消則發生重大變化。
2.鑒於美方認為歷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議題過於寬泛,今年起中方願側重經濟議題為重點。若川普取消上述對話,可就中美最切身而緊迫議題舉行會前會,並決定雙邊對話的性質、形式與內容,探索並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3.促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說明有利於形成世界多邊的投資協議。中方考慮微調外資市場准入和股權比例,並加大對美投資,同時要求美方放寬安全審查,縮短雙方投資差距,提高雙方就業。
4.打造中美經貿合作新亮點。如衛生保健領域、在美人民幣離岸市場交易與清算合作等。
5.人民幣匯率攸關主權,不受外力左右。2015年11月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中方將按自己的改革進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6.美方若發動懲罰性關稅,如化工、鋼鐵、橡膠等領域,中方將堅決等量反制,此例不可開。重申貿易戰兩敗俱傷,美國出口行業就業減少,如蘋果、波音、通用電氣等,反使美國就業者失業。
背景:總書記指示評估白宮制定新一波「全面對台政策檢討」與對台軍售,並對中國最大負面影響範圍,與中方因應對策?
1.美方對「一個中國」政策表裡不一,從中訛詐中國並獲利。
5.支持台灣參加並加入國際組織,從功能性向隱性主權過渡。
1.從出售個別載台,提升到網路鏈結,形成網路聯盟,情監偵(ISR)共享,並擴及美日台三方。
2.從提供防禦性裝備,提升到有限嚇阻戰力,戰鬥軟體更新升級。
4.台軍推動艦機自主研製,美方促成雙邊策略聯盟,提高美方就業並帶動台方產業升級,進而成為美軍前沿後勤保障應急據點。
5.提高台軍戰力,干擾並稀釋解放軍前出島鏈的能量。
6.為台海前沿應急所需,美軍可能在台預置相應裝備,甚至擬定美國機艦迫降和靠港方案。
7.美方最終目的,是把台灣固化為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訛詐的籌碼。
1.要求美方認真落實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一中政策動搖,中美關係退至冷戰對峙格局。
2.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應超越台海,面向世界。警告美方利用台海作為戰略訛詐籌碼,將付出沉重代價。
3.利用「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或台諜案,使美方相信對台軍售部分軟體已經並隨時落入解放軍之手。
4.必要時,展示解放軍聯合戰力覆蓋東海、台海與南海,並對1,000公里外海進行有效打擊能力,以及對2,500-3,000公里遠域要地(關島)實施有效威懾。
5.持續壓縮台軍演訓空間,使其習慣並麻痺於防空識別區之內,有利於解放軍實施防區外打擊。
6.利用「三戰」催化台島族群與階級分裂對立,使台軍名譽與鬥志喪失,以達不戰或巧戰而屈人之兵,讓美方體悟介入台海非但不智,而且不值。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參訪蓋茲堡國家軍事公園。(資料照,美聯社)
背景:2017年3月中國人大政協會議之後,美國代表團3月20日前往北京,與中國對口相關部門進行會議,議程包括美中高級別對話與台灣問題?
3.建議5月在華府舉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9輪/2017)、「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第8輪/2017)。
4.中方提出2017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願景簡要說明,列舉雙方最關心、必須在年內推動的議題,之後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確認。
1.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應超越台灣議題。中方堅決反對川蔡通話,它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觸碰中美關係大局。中美兩國有很多大事等待理順處理,提出台灣問題,只會失焦並消耗中美兩國戰略資源。
2.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在台雖有歷史上遺留下的因素,但應該盡快回歸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如果美方另有重新定義台灣問題的任何建設性倡議,中方願聞其詳。(中美第四公報,或著眼於大國格局的戰略穩定聲明等)
3.向美嚴正申明,中方有能力在外交、經濟和軍事上,以最小代價遏制台獨勢力坐大。中方可以一年365天隨時封控台灣,美國能365天隨時馳援台灣嗎?台灣近在咫尺,美國遠在千里,誰的成本更大?
4.中方2005年公布《反分裂國家法》,承諾和平統一,但不適用於台灣獨立。警告美國介入台海,等於回到1940年代中國內戰歷史,結局美國是清楚的。
北韓軍事挑釁不斷,日本愛國者飛彈系統備戰(資料照,AP)
背景:2017年4月南韓政局動盪,反對力量抗議THAAD設置;金正恩準備大浦洞-2型洲際彈道導彈核實彈實驗,並於4月25日北韓建軍節下令全國動員,隨時南侵,亞洲股市急跌,造成全球恐慌。同時美國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宮古海域年度軍演,隨即北上往朝鮮半島東南方海域部署,日方隨即命駐華大使照會中國外交部,強烈請求全力制止平壤軍事盲動,惟北京尚未明確表態。
1.指導原則:朝鮮半島維持現狀,避免地緣戰略失衡。
3.若朝鮮(北韓)南侵徵候確認,北京適時暫停《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有效期至2021年),避免因同盟義務捲入戰爭。此前,中方支持朝鮮主權完整。
4.北部戰區進入戰備,防止戰事波及;中部和東部戰區進入警戒,確保中國沿海交通線暢通。
5.東北邊境防止半島難民湧入,預設隔離區,提請聯合國有關單位進駐,嚴防歐洲難民事件在華重演。
8.危機解除,嚴防美日韓組成反中聯盟戰略態勢的出現。
9.在國際上宣傳此次危機,源自朝鮮對南韓設置THAAD的不安,提請聯合國要求撤除THAAD,確保朝鮮半島穩定。
背景:2017中共八一建軍90周年,中央軍委規劃秋天十九大之前,連續進行長達半年之全軍大練兵擴大軍演,包括5月在黃海舉行中俄海上聯合軍演,以及6、7月間在南海舉行航母編隊海空演習;7月1日美國Stennis號航母打擊群,在南海與澳洲、新加坡、菲律賓等多國海軍進行「公海自由航行與飛越權」例行軍演期間,恰逢遼寧號為首的東海與南海艦隊所組成之聯合編隊在黃岩島附近演訓;7月4日遼寧號起飛之殲-15戰機,發現台灣屏東起飛之P-3海上巡邏機,遂以戰術動作威迫干擾,同時與美國Stennis號航母起飛的2架大黃蜂F-18遭遇,三方劍拔弩張。
1.岸海空天潛多維一體化,小兵力警戒。適時啟動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
2.軍委下令南部戰區啟動南海防禦軸線應急機制。從海南三亞、西沙永興島、南沙永署島等擁有3,000米飛機跑道的島嶼前沿力量展開。西沙永興島是重心,進駐S-300和紅旗-9防空導彈,島嶼前沿防禦縱深外拉300公里。基於遼寧號艦載機殲-15空情經驗有限,另增派2架空軍殲-30戰機從永興島起飛,在視距外保持警戒支援,同時測試南部戰區海空兵力協同能力。
3.為防意外,西沙永興島與相關海上警戒力量啟動緊急救援措施。避免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重演。
4.空中警戒巡邏任務:遠程無人機在前、運-8等警戒機在後,必要時偵察衛星調整姿態,進行大海區偵察,長時在空掌握美航母編隊行蹤,同時測試南部戰區多軍兵種協同能力。
5.海上警戒巡邏任務:漁船在前、執法船居中,干擾並稀釋美航母編隊偵察能量;海軍在後警戒,保持安全距離。
6.水下兵力最難掌握。636M型基洛級潛艦前出與093型攻擊核潛艦分工警戒。為防誤判,啟動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美方若無回應,提升戰備並撤至安全區域。
7.為防駐日Reagan號航母南下,東部戰區戰備警戒如同南部戰區,並做好兩個戰區情監偵(ISR)聯動銜接。
8.軍改實施一年,藉此測試戰區「近海防禦」體系,由「依托大陸遠程打擊力量(東風-21D型反艦彈道導彈)+島嶼前沿力量(西沙、南沙等主要島嶼)+遠航機動力量(航母編隊)」所組成的防禦網,是否有效展開。軍委與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信息系統的情蒐與判讀是否到位?指揮鏈結是否順暢、可靠和精準,經過驗證對比,作為策定新一代訓練大綱參考依據。
9.按軍改近期戰役戰術要求,建立解放軍對1,000公里外海進行有效打擊,對2,500-3,000公里遠域要地(關島)實施有效威懾能力。遏制美航母編隊威脅中國沿海的距離應設在1,500公里左右,這是以美軍F/A-18戰機對地攻擊作戰半徑1,065公里(空戰740公里)和今後F-35C作戰半徑1,300公里為想定。
(相關報導:
亓樂義觀點:解放軍「戰略空軍」的探索與實踐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