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看世界》拜登執政遭遇重大挫折,同黨參議員「好友」痛下殺手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AP)

常言道:「有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近來民調水深火熱的美國總統拜登,想必點頭稱是,感慨萬千。19日,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曼欽接受極右派福斯新聞網專訪,宣布他「無法支持」拜登上任迄今最重要的法案:2兆2000億美元(新台幣62兆元)的《優質重建法案》。消息傳出,華府議論紛紛,意外者有之,不解者有之,譴責者有之,懷抱一線希望者有之。

《優質重建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不僅攸關拜登與民主黨的政治前途,美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將影響人類對抗氣候危機的成敗,結果卻被「一票封殺」。更令人感嘆的是,曼欽(Joe Manchin)不但身為老字號的民主黨人,而且與拜登Joe Biden)私交甚篤。將時鐘倒轉回到11年前,2010年11月15日,曼欽首度宣誓就任聯邦參議員,監誓者正是時任副總統的拜登。

平庸的參議員,時勢造英雄

11年後,拜登更上層樓入主白宮,曼欽也不遑多讓,不僅成為參議院能源委員會主席,而且可說是全院100位議員中最舉足輕重的一位。每當華府有高爭議性的法案端上檯面,大家都會問:曼欽這一票是yea or nay?曼欽的特殊地位不是來自資歷(比他資深的同僚比比皆是),不是來自政策制定的能力不是來自折衝尊俎的手腕,而在於他「民主黨溫和派」的政治立場,以及當前參議院50:50的特殊生態。

2021年,美國經濟與就業仍面臨嚴峻挑戰(AP)
2021年,美國經濟與就業仍面臨嚴峻挑戰(AP)

去年美國大選,民主黨不但拿下白宮,也奪回睽違6年的參議院多數黨地位(眾議院連莊),但這個地位卻非常薄弱,民主黨加上2席自由派無黨籍正好50席,爭議性法案與人事案如果遇上共和黨全員反對,就必須出動具議長頭銜(但平常不參與議事)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投下決勝票(tiebreaker),但這一票「決勝」的前提是民主黨自家50票一票都不能跑

近年美國政治與社會的黨派對立日益嚴重,從草根到國會殿堂,民主與共和兩黨往往將對方視為傷害國家的異端,而不只是政策立場與意識形態的異己。縱橫參議院36年的拜登常以跨黨派「搭橋者」自居,共和黨參議員亦不乏可說之以理的溫和派,如猶他州的羅姆尼(Mitt Romney)、緬因州的柯林斯(Susan Collins)、阿拉斯加州的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但合作畢竟是特例而非慣例,尤其是涉及大政府(big government)、大社會(Great Society)等意識形態壁壘分明的政議議題,合作更成了「罕例」。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比川普更川普,法國極右派狂人澤穆爾在總統大選崛起 更多文章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的拜登。(美聯社)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的拜登。(美聯社)

優質重建法案》從3.5兆美元砍到2.2兆還是難過關

以拜登力推的優質重建法案》為例,這個法案涵蓋應對氣候變遷危機(逾5000億美元)與擴大社會安全網兩大部分,內容包山包海,除了育兒補助、學前教育、老年健保、處方藥價、住宅計畫、職業訓練,也攸關美國能否兌現其氣候政策目標(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半、2035年發電碳中和、2050年全國淨零排放)。如此「大撒幣」錢從何處來?對富人與大企業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