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少變防止新人誤闖AV業,日本「AV新法」能解決數位性暴力嗎?

日本「AV新法」從制定之初到上路之後皆引發激烈討論。(Unsplash)

現在新設的「AV新法」,適用對象只有AV產業,執法單位還是管不到網黃或情色攝影等相對容易陷入權力不對等的情境。

日本在今年4月將《民法》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到18歲,許多以20歲為界的法律規範也跟著下修到18歲,這也連帶影響到AV(成人影業)產業。為保護《民法》下修成年年齡產生的18至20歲「灰色地帶」,日本在短短3個月內[1],火速制定俗稱「AV新法」的「AV出演被害防止・救濟法案」[2]。然而,「AV新法」在修法過程中,並未與業界相關人士討論,或深入瞭解AV產業的現況便匆促修法,使得「AV新法」從制定之初到上路之後皆引發激烈討論。

 

下修成年年齡會讓高中生投入AV產業?

「AV新法」的設立,要從《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前夕的3月23日說起。當時,AV受害者支援團體PAPS(ぱっぷす)與人權組織「現在就要人權」(Human Rights Now)呼籲國會議員「暫停解禁讓高中生參與AV演出」。

他們認為,早在《民法》成年年齡下修之前,就有多起未滿20歲的未成年參與AV演出的受害案例。在性產業「越年輕越好」的價值觀下,一旦成年年齡下修到18歲,將會有更多18至20歲的高中生[3]投入AV產業。所以呼籲國會議員,應立法禁止未滿20歲不得拍AV,未滿20歲的青少年簽訂AV相關契約都不具法律效力。

事實上,根據日本的《兒童買春與色情禁止法》(児童買春・ポルノ禁止法),該法只有禁止未滿18歲不得拍攝AV,並沒有規定18至20歲不能拍AV。所以「下修成年年齡等於解禁讓高中生拍AV」的說法並不正確,並沒有任何一條法律禁止高中生拍AV。

未成年取消權成最後防線

不過,在「AV新法」上路之前,近年日本AV產業確實較少出現真實年齡介於18至20歲的演員。原因有二:(1)《民法》的未成年取消權,以及(2)仰賴AV業者的自主規範。

過去在《民法》成年年齡還是20歲的情況下,未滿20歲的未成年如果沒有監護人的同意,就算自行和AV片商簽約,監護人可以取消合約內容,稱為「未成年取消權」(未成年者取り消し権)。這也是本次《民法》下修成年年齡和AV之間的癥結點——以前未滿20歲的青少年拍AV,監護人可以取消孩子和AV片商之間的契約,不讓孩子參與AV演出。一旦《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到18歲,未來18至20歲的青少年就沒有監護人這道防線。

轉型中的AV產業

與此同時,有鑒於過去不斷傳出AV演員控訴自己是被騙去拍AV,日本AV相關產業近年積極轉型,希望能扭轉這些負面形象。其中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在2017年成立「AV人權倫理機構」,作為AV業界的第三方倫理委員會,負責監管各大AV片商、AV女優事務所等相關產業,是否有確實遵守倫理規範。其中一項,就是要求各大片商不得讓未滿20歲的人參與AV演出。 (相關報導: 孟買女帝甘古拜,與她身後的黑手黨女皇們 更多文章

也因此,「AV人權倫理機構」在前述公民團體要求議員「暫停解禁讓高中生參與AV演出」的同一天(2022/3/23)發文強調,這幾年靠著AV產業的自主規範,並沒有讓未滿20歲的青少年參與AV演出,並呼籲各大業者今後也遵照慣例,不要讓未滿20歲的人拍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