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灣小島的阿布達比羅浮宮:法式風情為引,追尋歐美視角外的藝術與文明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陽光穿透了雕花穹頂,灑在興奮低語的人群上,冷冽空調也變得溫暖了些──波斯灣小島上新建成的阿布達比羅浮宮,借用法國羅浮宮的高名氣為沙漠注入文化泉源,同時抱著重新界定世界藝術與文明的決心,希望吸引更多人前來欣賞「黑金」之外的價值。

經典阿拉伯式光影工法 屬於藝術的社區

籌備超過10年的阿布達比羅浮宮(The Louvre Abu Dhabi)11日盛大開幕,開幕第一天5000張門票統統售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偕妻子布莉姬特(Brigitte Macron)前來參觀,祝賀這座由法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合策畫的美術館展出順利。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布莉姬特出席開幕典禮。(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開幕,法國總統馬克宏偕妻子布莉姬特出席開幕典禮。(美聯社)

2007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市與巴黎簽訂合約,協議攜手打造第一棟海外羅浮宮分館,阿布達比向法國羅浮宮購買商標,以30年使用期為限,「羅浮宮」這個招牌就要價10億美元(約台幣300億元)。法國方也傾盡全國美術界之力,協助建立這座海外分館。

雖然掛著「羅浮宮」之名,阿布達比羅浮宮的外觀卻一點都不古典,蜂巢狀穹頂乍看像極北京「鳥巢」體育館,仔細一看才知道,由8層幾何裝飾堆疊出來的天花板,打造的是經典阿拉伯式馬賽克(Arabesque),海灣地區的艷陽更在地板上內滴出點點光影,一眼就印象深刻。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雕花穹頂投下點點光影。(美聯社)

負責設計的法國建築師努維爾(Jean Nouvel)也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師,曾獲無數建築界大獎。除了本館之外,努維爾在四周建起方糖似的白色長廊,又挖出鏡面般的大片水池,努維爾說:「我想打造出一處屬於藝術的社區,而非單單一棟建築物。」

搭上法國軟實力的順風車 藝術觀光新景點

中東式建築配上羅浮宮招牌,不免讓人想起原版羅浮宮最著名的地標──由華裔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玻璃和金屬製成的透明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當年建造時,曾引起法國民眾強烈反感,認為「從材質到風格」,都與數百年歷史的羅浮宮格格不入,建成後反對聲浪才逐漸平息。

恰恰和原館的情況相反,阿布達比十分高興接納了「法國羅浮宮」這塊標誌,更藉此機會引入了大量的西歐藝術品。阿布達比羅浮宮共有55個陳列室與23個展覽特區,擁有約600件文物,還向法國13家藝術機構借來300件展品,最知名作品有「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La belle ferronnière)、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La Gare Saint-Lazare),還有高更(Paul Gauguin)、梵谷(Vincent Van Gogh)、畢卡索(Pablo Picasso)等西方大家。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美聯社)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為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聖拉查車站》(美聯社)

以法式風情打頭陣,是阿布達比高明的行銷策略,對法國政府而言也正中下懷。美聯社(AP)指出,法國近年開始削減海外文化推廣單位的經費,如語言學校(Lycée Francais schools)等等,轉向民間商業品牌,試圖以精品、飲食和藝術等更生活化的角度拓展影響力。 (相關報導: 一百公斤的超大金幣被偷啦!德國博德博物館遭竊,損失至少370萬歐元 更多文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法國代表史戴分尼尼(Laurent Stefanini)解釋,法國外交部近年看準國內精品和飲食,大力發展軟實力,以法國奢侈品巨頭如開雲集團(Kering)和路威酩軒集團(LVMH)為例,兩大集團旗下知名品牌如古馳(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聖羅蘭(YSL)等等,2016年全球總銷售額就超過580億美元(約1.75兆台幣、台灣2016年GDP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