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柯P的急診室情結

薄瑞光在UCLA與柯文哲見面,薄說:「我們從來沒見過面,因為我沒去過急診室」,柯則笑回:「恭喜」。柯P的個人標記,當急診室醫師比市長更鮮明。(北市府提供)

到急診室的病人都是認為自己的病情需要最優先處理,但是應付這些湧入的病人,急診室有一個通用法則,不是先到先治,而是:生命危急的病患第一優先,後續有永久性損害的病人次之,其餘按照病情嚴重性,越危險、越嚴重越優先治療。

柯P從1988年栽入「急診」與「重症加護」直到2015年離職,將近30年急診室醫師生涯,把急診室性格深深刻劃在他的血輪之中。

急診室醫師標記

醫師面對的都是病人身、心負面的難處,自己身體及心理必須超級強健,不然長年下來會被病人過度操勞,或因身心疲憊產生壓力憂鬱賠上自己健康。醫師手術,必須跳脫情感因素,只看見開刀部位,不能想病人,不然容易失掉焦點讓手術出錯。急診室醫師尤其艱難,面對病人緊急狀況,必須立即30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情感成了奢侈品。病人把負面、負面、負面狀況交給不相干的急診室醫師背負,我們必須對急診室醫師致敬、致敬、致敬。

薄瑞光在UCLA與柯P見面,薄說:「我們從來沒見過面,因為我沒去過急診室」,柯則笑回:「恭喜」。柯P的個人標記,當急診室醫師比市長更鮮明。

急診室醫師具備看負面、立即反應的特質,認識柯P必須認識他急診室醫師特質,才能了解他的決策方式及作為。

前朝留下的爛攤子、不是他的責任

郝龍斌說:柯文哲上任一年多,凡是政績,即使是前朝完成規劃,柯文哲都會攬成是自己做的;但遇到問題被質疑,柯就說這是前朝留下的爛攤子、不是他的責任

其實爛攤子越多,越能表現能者的功力。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在籌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思(Peter Victor Ueberroth)的規劃下,首次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扭轉前幾屆奧運會巨額虧損,以5億美元的投入獲利2.5億美元,成為以後奧運會的楷模,也被眾人景仰。

1993年馬特拉因捷運土木工程延誤向捷運局求償,黃大洲市長將求償交付商務仲裁,同年10月作成仲裁決議,捷運局應付馬特拉10億2千餘萬新台幣。後仲裁案經陳水扁市長上訴,1997年又發生合約糾紛,馬特拉將技術人員全數撤離,不再提供維修服務:阿扁留下一句名言:「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最後到2005年捷運局須賠償馬特拉16億4千萬元定案。台北市多付的6億多,就是歷任市長把馬特拉仲裁,當作前朝爛攤子的結果。阿扁及馬英九都是法律高手,想要用法律解決,後果由台北市民買單,他們拍拍屁股了事,先後當上總統。

有人說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但是一問起來,一句前朝爛攤子就能敷衍完畢。

臺北世大運、台北大巨蛋、社子島

2017臺北世大運交到柯P手中,他立刻以急診室醫師訓練迅速找出問題,比賽場館、利益分配…一大堆問題,最近台北世大運副執行長世大運邱大展請辭,馬上要辦運動會了,到時候場地不齊全,是前朝市長負責,還是現任市長的責任呢? (相關報導: 吳程遠觀點:四年後,民進黨將留下什麼樣的台灣? 更多文章

大巨蛋在柯P手中也是悲慘命運,擱置一年一事無成,被王世堅議員譏諷柯P是「沒用的傢伙」。大巨蛋是否建成對急診室醫師而言不會立即死人,可以慢慢處理。但是三、四百億已經投入的資金閒置不動,無論是建商或市府的機會成本,一年都是好幾億元,最後是誰買單?柯P是否真能堂堂正正的轉嫁他人仍然未知,別把大錢不當錢,步阿扁及馬英九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