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結婚前夕被婆家嫌棄「職業不是老師」精神科醫師揭殘酷現實:應該的,結婚本該勢利眼

還有什麼詞彙比「勢利眼(snob)」承受更多的罵名嗎?但專家認為,談到婚姻,人本來就該勢利眼。(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既然生於世俗,為何要抗拒功利主義?

「難道名校就那麼重要嗎?你也太勢利眼了吧。」

「認識的朋友找我去他公司幫忙,我沒有去。後來我選擇了年薪更高的大企業,朋友卻罵我勢利眼。」

還有什麼詞彙比「勢利眼(snob)」承受更多的罵名嗎?所以我對「勢利」這個詞做了一點功課。勢利一詞最早始於英國,文學評論家高奉準在〈勢利的系譜學〉一文中,寫到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在入學考試時,為了與貴族有所區分,會在平民的學生名字前標記sine nobilitate(意謂without nobility,非貴族出身)。據說勢利眼一詞就此出現。由此看來,勢利眼一詞從誕生開始,就帶有階級的、差別的意義。

看看我們周遭如何使用勢利眼一詞,就能更清楚它在社會上的意義。

勢利眼對關係的影響極其深遠,尤其是籌備婚禮的時候,關於「勢利眼」的含意更可能被無限放大。有時甚至導致新人取消婚禮、不想結婚的鬧劇。

蓮姬本是個不婚主義者,好不容易決定結婚,最後卻取消了婚禮。在交往三年的男友對她下「不結婚就分手」的最後通牒的逼迫下,她終於下定決心結婚。「嫁給這種男人,應該還說得過去吧。」蓮姬抱著這種想法,見了對方的家長,也預定好了婚禮場地。可是在準備過程中,雙方的摩擦日益加劇,最後不得不取消婚禮。

或許是她的心情已經調適得差不多了吧,蓮姬不帶情緒地向我娓娓道來這段期間的遭遇。

「雖然我們交往了三年,可是我這三個月以來對男友的了解,好像比過去三年還要多。」

「你說的是現實的問題嗎?」

「是的,因為婆婆說想要一個當老師的媳婦,所以決定停掉婚禮。其實我也沒什麼好留戀的。」

「就算這樣,你都已經下定決心要結婚了不是嗎?」

「我當然還是會難過,而且我都已經跟身邊的親朋好友說了。不過,男友對自己家裡的事情,並沒有老實交代。就像我不是老師,所以被他甩了一樣,他們家的情況也不是我們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他們家裡,好像只有我男友一個人比較有成就。與其被騙婚,還不如趕快分手的好。」

「看來最後是你們雙方決定要分手的。」

「是的。」

不是時候到了就結婚,而是條件滿足了

因為是雙方同意取消婚禮,不是單方面決定,所以蓮姬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調整好情緒。俗話說:「不到禮堂,不知新郎新娘是圓是方。」沒想到這竟然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如今這個年代,單憑你對對方的愛與信任,還不足以成婚,必須是雙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才能走入婚姻。如今,婚姻已經不是到了適婚年齡就可以結,而是雙方條件都滿足了才能結。人們對適婚年齡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改變。在過去年齡是決定結婚的標準,如今要遇見能滿足我的需求的對象,才是結婚的時機。

父母對於婚姻的立場也是如此。希望子女未來的生活過得更舒適、更優渥的父母,會毫不遮掩地議論媳婦的職業,過問女婿的家庭。似乎只要談到結婚,雙方無須遮掩的「勢利眼」在某種程度都能被接受了。

在〈勢利的系譜學〉一文中,作者提到一則有趣的故事。 (相關報導: 「即使愛他已經沒有意義,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從《婚姻故事》看所有熱戀的情侶都該懂的事 更多文章

在十九世紀以前,snob 這個詞指的是平民而非貴族,到了後來這個字的意思才變成「因為對方的地位不高,令我感到不悅」。這種赤裸裸地鄙夷對方的心理,非常有意思。就像蓮姬的案例中,雙方家庭毫不保留地表現對彼此家庭的嫌棄,男方的家庭希望媳婦是學校老師,女方的家庭則希望夫家財力雄厚,這之間的角力甚至大到讓新郎新娘決定取消婚禮。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對方手中握有的資源,不足以為自己帶來好處,才走到了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