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政府紓困,為何紓解不了失業者焦慮

酒店公關、陪侍人員沒底薪,收入靠的是每天上檯的數量,疫情指揮中心勒令停業後,頓失收入。(林瑞慶攝)

酒店、舞廳勒令停業後,越夜越美麗的「七條通」頓時蕭索寂靜,而更蕭索的是那群「被失業」的陪侍人員,一夜失業但紓困配套卻遠在天邊。「大家都很焦慮,有姐妹已經遇到房東擔心她繳不出房租,下通牒說要找新房客了。」酒店公關小雲(化名)語氣無奈地說。

難入工會,急難救助得回鄉申請

外界看來酒店公關收入豐厚,實際上工作成本也高。陪侍人員沒底薪,收入靠的是每天上檯的數量,「但自從疫情爆發後,檯數就少很多,東扣西扣,有的姐妹一周收入不到一萬。」小雲說,疫情指揮中心勒令停業後,「我們現在只拿到上上周的薪水,也不知道店家發不發得出上周的錢。」

雖然行政院強調會協助陪侍人員度過難關,但小雲苦笑:「我們查了紓困內容,最寬鬆的是申請現金補助,但前提是你有加入工會。」小雲也曾嘗試搜尋可加入的工會,但一四年台北市議員推動成立的「台北市特殊娛樂業從業人員職業工會」並未把陪侍人員納入,「另一個『特種飲食陪侍人員職業工會』,我打電話打半天好不容易通了,對方跟我說他那邊不是工會。」

紓困走不通,小雲和其他姐妹試圖尋找其他急難救助資源,「但地方政府的急難救助金和戶籍綁在一起,只能回戶籍地申請,可是多數在北部工作的姐妹戶籍不在台北啊。」目前小雲身邊只有一位姊妹順利申請到急難救助金四千元,「她是家暴受害者,因為有福利身分,社工才有辦法幫她申請到資源。」

其他缺乏福利身分的單親媽媽、受暴婦女,只能轉換跑道去做「傳播」,以維持收入付房租、小孩學費。「但『傳播』就是姊妹自己和客人約在外頭KTV,萬一遇上客人喝醉不讓你走、被客人下藥,或是姊妹喝醉被客人欺負……,這些風險都得自己承擔。」小雲感慨,陪侍人員被推向更險峻的角落。

政府設投保門檻阻紓困美意

新北市運動中心、里民中心的體適能老師比陪侍人員更早「被失業」。三月十九日,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將關閉運動中心等公共空間兩周,那天擔任運動中心舞蹈老師的小可(化名)手機訊息響不停,學生紛紛來詢問:「老師我們不能上課了嗎?怎麼辦?」讓小可嚇了一大跳。事後小可才知道,侯友宜對外宣布前一天,已透過通訊軟體通知各場館,「有學生當天上完課,就被告知明天開始不能上課了,連個公文都沒有!」

小可因為孩子進入幼兒園,而決定重拾婚前舞蹈老師的身分,在里民中心、運動中心開課,一邊補貼家用,一邊也能從工作中成就自己。由於體適能老師和運動中心只有合作契約,並非勞雇關係,「若本身沒有正職工作,紓困方案裡面針對失業、減班勞工的補助,我們就不能申請,除非你有加入職業工會才有機會。」翻看著紓困條目,小可苦笑:「像我這種沒加入職業工會,只繳國民年金的,更是被排除在外;即使有加入職業工會,投保薪資要兩萬四以下才能申請,很多老師投保金額超過,一樣不符資格。」

20200116-foodpanda北部外送員16日在內湖敬業三路集結罷送。(顏麟宇攝)
近日經濟部成立「外送國家隊」,但Uber Eats、foodpanda都沒在裡面,餐飲業者對連結客源的效應持疑。(顏麟宇攝)

不少自營小業者還在苦撐,但紓困離他們很遙遠。在中部大學商圈開咖啡店近五年的吳老闆,盯著窗外寥寥無幾的行人說:「現在平日生意掉三分之二、假日砍半,開一天就賠一天。」

「雖然現在政府推出各種紓困方案,但對我們這種自營業者實在幫助有限。」吳老闆舉例,像近日經濟部成立「外送國家隊」,「但裡面五家外送業者,我聽都沒聽過,Uber Eats、foodpanda都沒在裡面,這樣能連結多少客源?」

若想申請紓困貸款,首先要符合營業額下降一五%的條件,「但我們這種月營業額二十萬以下的免開發票店家,都是繳固定稅率,每三個月繳三一五○元,要怎麼證明營業額下降?」吳老闆提及,政府提供補助水、電、瓦斯部分,但「以我們營業用電,冬季大約一個月兩萬,電費補助一○%、二千塊,其實真的不痛不癢。」

租屋問題無解,自營業者苟延殘喘

而自營業者最大宗的固定成本是房租,目前只能靠業者和房東自行談判。「像我有去跟房東談,他願意五月房租減一半,但六月要不要減租,他要再看看。」即使未來政府推出租金補貼,吳老闆應該也無法受惠,因為多數房東都不是合法房東,追查不到租賃契約,房客當然也就申請不到補助。 (相關報導: 「信用小白」也能申貸50萬!政院推小規模營業人紓困,符合這些條件就能申請 更多文章

吳老闆的租約只剩幾個月便到期,他已考慮結束營業,「現在還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而且後續經濟停滯會更久。如果不能趁現在一舉解決租屋的結構性問題,再多的紓困也只是讓我們苟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