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台灣股后,如今股價打了3折!投資老手喊「超跌」,可以撿便宜嗎?

作者認為,精華今年前3季EPS 14.3元,就算全年獲利不如2017年鼎盛時期的好成績,但股價打到3折已算超跌。(顏麟宇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隱形眼鏡產業是台灣名符其實的「隱形冠軍」,與精華、晶碩並列三雄的金可-KY日前宣布將被溢價收購私有化下櫃,讓人忽然想起這些股票其實已經「悶」了許久,曾為股后的精華股價更是打3折,這時候可以進場撿便宜嗎?且看市場老手如何分析。

隱形眼鏡歷史很早,1938年美國就有第一副全塑膠隱形眼鏡,依材質而言,我們稱呼硬片。1961年共產陣營的捷克化學家發明軟性隱形眼鏡並傳入美國,自此軟性成為主流至今。2004年更發展出具備彩妝功能的彩片。

現今美國約有5,000萬人佩戴隱形眼鏡,滲透率最高,所以美國大廠Bausch & Lomb博士倫、Johnson & Johnson安視優、CooperVision視康、Alcon愛康,四家拿下全球九成市占率。

而全球第五大廠,就是台灣的精華光學(1565),主打品牌是帝康TICON。大立光是台股任期最長的上市股王,精華應該就是任期最長的上櫃股王。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稱呼精華是「股后」而非「股王」,因為大家把台股上市、上櫃合併計算。

精華歷史高點在2017年跨年夜,當時股價1,025元,大盤剛好站上1萬點,台積電225元,只有精華的1/4,現在的股王矽力-KY在596元,大概只有精華的一半,聯發科250元、富邦媒199元、聯電只有10元……。

如今,大盤叩關18,000點,精華股價卻從1,025元跌到315元,直接打了3折。精華今年前3季EPS 14.3元,全年如果先估20元,確實不如2017年31元的好成績,但股價打到3折已算超跌。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精華股價明顯低估?

不比那些IC設計股,我之所以留意到精華,主要是因為11月26日私募基金Glamor Vision宣布以現金272億元、每股280元收購金可-KY(8406)。當時金可股價只有202元,等於溢價38.6%收購,而金可主打品牌海昌Hydron,市場在中國。

其實這幾年金可股價也跌很慘,距離當年648元的天價,剛好跌掉70%。金可前三季EPS 8.11元,遠低於精華的14.3元。而272億元收購價,卻遠高過精華16日收盤158億元市值,帝康品牌價值與市占又超過海昌,精華股價明顯低估。

再對比和碩旗下的晶碩(6491)好了,主打品牌PEGAVISION來勢洶洶,前三季EPS 12.59元,還是輸給精華,但股價卻有413.5元,比精華貴了快100元。

精華上櫃17年了,股本還是小小5億元,原汁雞湯沒有被稀釋。晶碩則是2019年初上市,股本已經衝到7億元。精華輕薄短小的股本、籌碼比晶碩還乾淨。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先說好,依法令規定,隱形眼鏡仍屬醫療範圍。隱形眼鏡從最早的硬片、軟片再到現在最流行的彩片,從醫療轉型彩妝市場是個不爭的事實。 (相關報導: 台股漲了1萬點,這檔殖利率6%的「沉默王牌」卻不動如山,存股族可以入手嗎? 更多文章

彩片市場最大是日本,其次是韓國。在日本,女性化妝是一種禮貌和生活日常。日本女孩出門一定會化妝,也幾乎戴上彩片,現在甚至連日本年輕男性也開始化妝、戴上彩片才出門,花美男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