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搶3萬名額、一場賺10億台幣,馬拉松為何紅?走訪東京,徐重仁找到原因

馬拉松為何會受到歡迎、甚至成為可營利的觀光活動?(圖/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Facebook)

在寒冷的冬日早晨,新宿東京都廳前擠滿了人群,熱鬧非凡。忽然槍聲響起,空中落下花雨般的彩紙,灑在來自世界各地、穿著五顏六色運動服、不同膚色的跑者身上,剎那間,他們不約而同的跨步向前跑,展開七小時的東京馬拉松之旅,沿途不斷有大批群眾夾道歡呼,為他們鼓掌加油打氣。

一邊運動、一邊觀光的馬拉松大賽,應該是這十年最夯、人口最多的運動,也是當今全球各大都會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盛事。和全球其他知名的馬拉松盛會相比,東京馬拉松的歷史其實不長,二○○七年開始舉辦,至今剛滿十年,雖然「相對年輕」,它卻是全球馬拉松跑者心目中「一生必跑一次」的賽事。

忍不住好奇為什麼東京馬拉松有這麼大的魅力?

(圖/寫樂文化提供)
邊運動邊觀光的馬拉松,成為全球各大都會區的重要盛事。(圖/寫樂文化提供)

「愈是名額有限,愈是想參加」十分之一的中籤機會

二○○三年時,東京都市長石原慎太郎率先提議把國際馬拉松比賽和路跑整合在一起,這個構想得到廣大的支持,二○○七舉辦第一屆東京馬拉松,二○一三年起正式被列入世界馬拉松系列賽,繼波士頓、倫敦、芝加哥、紐約、柏林這五大馬拉松之後,成為這項系列賽的第六名成員,是亞洲唯一賽事。

東京馬拉松雖然每年二月下旬才舉辦比賽,但是前一年八月便開始接受報名,每年的報名人數愈來愈多,以二○一五年為例,報名者約三十萬八千人,海外人士約二萬八千六百人,其中來自台灣的報名者就有八千六百多人,最後僅三萬六千五百人可以參加,中籤率十二%;也就是說,想參加這一場賽事還得碰碰運氣。二○一六年,「東京馬」進入第十周年,參加人數更增加到近四萬人之多。

可是,儘管中籤率低,每年報名的人數還是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物以稀為貴,「愈是名額有限,愈是想參加」,這種消費心理因素固然讓「東京馬」變得更搶手,但是,研究過它的舉辦過程之後,我發現它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原因還是規劃十分細膩,不但巧妙融合運動與觀光,打造出其他城市無法複製的特色與價值,活動過程管理也很完善,而且全民熱情支持參與,為這項賽事塑造出美好的口碑。

(圖/寫樂文化提供)
(圖/寫樂文化提供)

除了飢餓行銷,活動本身品質也很重要

就活動特色而言,根據馬拉松跑者的分享,全球前六大馬拉松,最具特色的就是「東京馬」和有五十年歷史的「紐約馬」,這兩大賽事的路線,完全是從展現觀光價值和城市特色的角度規劃,例如,前者以東京都廳所在的新宿起跑,經過東京鐵塔、銀座、淺草雷門,最後到台場的東京國際展示場為止;紐約馬拉松則是每年秋天舉行,來自全球約十萬名的參賽者,沿著紐約五大區的慢跑路線前進,可以邊跑邊感受大蘋果的多樣面貌,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城市活絡起來。

東京馬拉松的另一項特點是,路線管制與防護措施十分完善,每次活動至少配備四千五百位警察維持秩序和安全,人群中也安排了警察跑者。沿線規劃了二十八個區塊,分別舉辦音樂演奏、舞蹈、民俗技藝表演等各式各樣的活動。臨時廁所將近一千個,每隔一百公尺就有一位清潔人員維持環境整潔。 (相關報導: 為何馬拉松是42.195公里?如今全球通用賽制,竟來自當年英國人拍皇室馬屁的計畫… 更多文章

(圖/寫樂文化提供)
東京馬拉松的路線管制、防護清潔措施都相當完善。(圖/寫樂文化提供)

這些工作人員都是志工,加起來至少一萬名,沿途參觀的民眾也有上百萬人,他們都自動組成擊掌大隊,也有很多商家自發性的提供食品補給,為跑者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