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鼎銘觀點:朝聞「道」夕可死,那是什麼「道」?

孔子在論語里仁篇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但這到底是什麼道?竟然早上聽到,傍晚離開人世都了無所憾。圖為孔子。(pxhere)

肺炎病毒漫漫,生死指顧間事,突然間,「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竟然感覺迫在眉間!

孔子在論語里仁篇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以前讀的時候,都不求甚解。甚或太年輕,不去追問這是甚麼道? 竟然早上聽到,傍晚離開人世都了無所憾!

這個道,若上網查尋,有點各說各話,孔老夫子自己知道,但卻沒有說清楚。網路上,明倫月刊說這個道是「人道」,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仁道。但說實在,為了這個人道,或仁道,夕死可矣,會不會有點太嚴重?

其實,人這一生,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定有個別的深刻體會,這種體會容或充實人生的經歷,但要提升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能說不上來。

依筆者自己的思索所得,這種道,比較接近於人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小悟及大悟。悟的情況有所不同,有的是藝術審美之悟,有的是學術突破之悟,有時可能是習武之悟,甚或修行境界之悟!有的人因為這些悟的組合,讓人生意義充滿,但最後是否要「夕死可矣」,那就看個人囉!

筆者這一生,也有一些足堪回憶的小悟,不揣淺陋,就來談談自己的這些經驗!

藝術審美之悟

個人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快雪時晴!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這樣一張短信,一筆為之,酣暢已極!這幾個字,還會因為斷句不同,有不同的解釋。但一直困擾筆者的確是,「快雪時晴」這個題名又是何意?

當年筆者在美國中西部讀書,威斯康辛州麥迪遜校區所在的小城,冬天溫度降到零下二十幾度是常態。有一天,筆者一早從宿舍要到圖書館的閱讀小間,碰到難得一見的暴風雪,鵝毛大的雪花不斷打在臉上,令人寸步難行。沒想到,一進圖書館,進入我的閱讀小間,打開窗戶,竟然看到外面陽光普照。這一下,突然頓悟王羲之書寫快雪時晴的當時心境。

但這種只是審美之悟,因此要「夕死可矣」,萬萬未及此境地!

學術突破之悟

因為在美國主攻的是哲學博士,所以必須進行理論的檢驗。當時為了找到理論,花了好長的時間進行披讀及探索。最後,才在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1986年的評論中,找到情境理論(Situational theory),作為博士論文想檢驗的理論。

找到理論的當時心情,有點像阿基米德洗澡時,找到測量真假黃金皇冠方法的狂喜。當時阿基米德狂喊Eureka,筆者那時的心境真的亦復如是。

尋獲理論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悟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生三種境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但悟了這三種境界,就要「夕死可矣」,恐也未必。 (相關報導: 賴鼎銘觀點:習武之人,何必曰 Come on ! 更多文章

作者認為,王國維的自沉不是被歷史的遺棄,而是其生命以拒絕指認的高貴姿態遺棄了一部可疑的歷史。(YouTube截圖)
作者認為,尋獲理論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悟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生三種境界。(YouTube截圖)

筆者學習太極拳三十餘年,但前面大半時間,都是著迷於外形,一直處在「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困境中。太極拳的功夫展現,還在於接勁。要能接勁,全身必須能如一張弓,整勁才有可能。可惜一般人練拳,不是過硬,犯了「我不是肉架子,不要掛在我身上」的毛病;要不然就是因為斷勁,全身一節一節都卸掉,接不了別人的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