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之亂》專訪李永得:禁中國出版品若違憲我下台

李永得自嘲碰了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品的馬蜂窩後被媒體霸凌,但自己不會退縮。(柯承惠攝)

文化部長李永得投下中國黨政軍出版品需經申請、審查才能來台的震撼彈後,批評蔡政府箝制言論自由的聲浪不斷。

有出版業者困惑當前簡體書在台市佔比例極低,政府仍要以國安理由限制,有失比例原則;有學者批評政府想管卻似乎狀況外,由誰審查和標準至今莫衷一是。

面對各界質疑與擔憂,文化部長李永得接受《新新聞》專訪,提及管制初衷是要抗衡對岸的認知作戰,澄清不會審查實質內容,並稱若作為違憲,他下台負責。執政高層則透露,該政策並非蔡政府上下「一條鞭」作為,但應對類似的大外宣認知戰,台灣的「防衛性民主」機制持續運作中。

陸書審查政策究竟是走戒嚴時代的回頭路,還是捍衛台灣民主自由模式的必要手段?這是一場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的嚴肅論戰。

文化部長李永得上任至今,文化部大小風波不斷,他自嘲身上滿是彈孔,但絕對不會迴避問題。近日拋出中國黨政軍出版社的出版品需經過審查才能來台,被轟思想審查。自由派記者出身的他,還被質疑忘記「初心」。李永得接受《新新聞》專訪,自認就是保有人權初心,才想推動管制,並高喊不能用台灣的民主自由保護中國的威權統治。

Q:為何要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社的出版品?

A:要從《等爸爸回家》這本書談起。去年二月,中國中央制定「紅讀計畫」。《等爸爸回家》是其中一個出版社的書,五月在台灣出版。這本書不提政治,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是中共「認知作戰」重要的一環。

堅持台言論自由非護中國威權

何謂認知作戰?讓中國人民認知中國共產黨是全世界最有能力、勇敢地抗疫,塑造這個國家值得讓所有人民犧牲生命,但醜化像李文亮這種醫師,為了鞏固意識形態產生的認知作戰。

在認知作戰下,《等爸爸回家》等於是文宣品,只是用繪本處理。這本書進入台灣並沒申請,但很多學校買了。這本書背後的出版社跟中國的關係如何?我們不清楚,它因出版自由在台發行。一本書毀不掉台灣的民主,但應該讓台灣的小學、圖書館都買嗎?關鍵是這本書的產生背景與目的性,就是一種認知作戰。連新北市長侯友宜都說,不只新北市,包含國家圖書館、許多縣市都有選購這本繪本。一般人民有能力分辨這是什麼書嗎?

文化部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品,引發違憲爭議。(柯承惠攝)
文化部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品,引發違憲爭議。(柯承惠攝)

Q:你說只管制中國黨政軍出版社,可是中國出版社幾乎都有共產黨背景?

A:全部中國出版社都有黨的背景,所以我們歡迎在中國申請不通過的出版品來台灣申請出版,我們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任何人要出版,甚至鼓吹共產主義,只要「個人」名義就沒問題,不是中國共產黨出版就好。中國現在很多公民記者遭判刑、被壓制,這些問題很多台灣人都不去批判,理論上應該指責中國,卻反過來指責台灣管制中共黨政軍出版品。記住,我們維護的是台灣出版自由,而不是中國的出版自由。

Q:若中國所有出版社背後都有黨政軍背景,照你對認知作戰的邏輯,其實是「所有」中國書籍都不能進口台灣? (相關報導: 林庭瑤專欄:李永得何不補助禁書來台? 更多文章

A:理論上是不可以。今天在台灣談言論自由,我覺得許多人錯用言論自由。不能欺善怕惡,你敢跟中國要出版自由嗎?你把中國的書拿到台灣出版還要經過中國同意,憑什麼台灣一點都不能管?都不管的話會被質疑台灣政府在幹嘛?爭取言論自由,我只佩服黎智英(《蘋果日報》創辦人),那才是爭取言論自由,他的價值是一貫的,其他(反對管制審查黨政軍出版社)根本是在台灣幫中國強權維護他們的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