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文青VS政壇怪醫」劉銘傳跟後藤新平,誰是台灣近代化推手?一張表告訴你誰比較強

劉銘傳與後藤新平(圖/後製|取自wiki)

有一句話這麼說:「時勢造英雄」,同時也有一句話這麼說:「英雄不怕出身低」,換言之,英雄本為小人物,因能掌握機會,而有名於世。說到臺灣近代史,即有兩位英雄人物:劉銘傳和後藤新平。他們時常被史家爭論誰才是推動臺灣近代化的舵手,可見具有一定的歷史地位,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崛起,進而被列入臺灣歷史人物英雄榜呢?以下將依次介紹二位。

人少志高劉銘傳

劉銘傳,從小血氣方剛。18歲那年,有個土豪跑到他家辱罵他老爸一頓,劉放學回家後,聽到這個消息,氣得向哥哥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自立自強,怎麼可以忍受這種污辱!」說完就衝去找這個土豪。這土豪看他年紀輕好欺負,甚至把自己的刀拿給他,挑釁地說:「來阿來阿,殺我阿,笨蛋~」

「像你這種要求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劉銘傳就順從他意把他給宰了。

這種衝動的個性,走正了就可有一番作為,走偏了就會變成古惑仔。幸好,他最後選擇從軍。但在正式吃官糧前,他先是自組鄉村保衛隊協助清國討伐太平軍,一直到27歲加入李鴻章籌組的「淮軍」後才改變他的人生。日後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有功,逐漸受到重用,並在29歲時達到事業高峰,補授直隸提督,該職等從一品,僅次於最高的正一品。

兩年從軍便得高昇,可謂少年得志,加上帶兵講求效率,養成他自負又急躁的性格。特別的是,由於出身卑微,性格隱藏著自卑,這種矛盾的個性表現出來的是,他身為軍人卻輕視軍人不讀書,所以平常愛讀詩詞,曾為咸豐皇帝老師的翁同龢甚至稱他是「武人中的名士」(說白點,就是軍中文青)。但因種種爭議,劉銘傳在 1868 年只好辭官返鄉。

一山二虎

1884 年爆發清法戰爭,清國重新徵召劉銘傳,讓他初次踏上臺灣的土地,那年他 48 歲。過去,劉銘傳作戰時遇到無數個對手,在此處,老天也為他安排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劉璈。劉璈是朝中湘系大臣左宗棠的人馬,與劉銘傳的淮系恰是死對頭。劉璈在1876年就已經來臺,由於做事精明,留下良好治績。

但劉銘傳來臺後,已經60多歲的劉璈怎麼可能忍受一個比自己年輕的人當自己的長官?加上文人一向看不起武人,讓劉璈打從心裡不服。偏偏劉銘傳也是個自視甚高的人,遇到一個意見很多的下屬,心裡必定不是滋味。所謂「既生傳,何生璈」,一山不容二虎,兩人日後勢必有場鬥爭。

劉銘傳與劉璈。(圖/MarcoChen繪製|故事提供)
劉銘傳與劉璈。(圖/MarcoChen繪製|故事提供)

果然,清法戰爭時,兩人由於防守觀念不同,加上戰後劉璈逕自跳過劉銘傳向自己的老闆左宗棠請款,這讓劉銘傳不爽到了極點,累積的憤怒一股腦爆發,列了18條罪狀瘋狂攻擊。不幸地,左宗棠於此時病倒無力護航劉璈,待罪刑確定後,劉璈不但被抄家,人也被流放到了黑龍江,最後客死異鄉,下場淒慘。

放手改革

之後,劉銘傳終於可以放手做事。他首先安排湘系的人馬任職,試圖緩和湘、淮緊張的氣氛,同時拉攏了臺灣北、中兩大家族的勢力:板橋林家林維源和霧峰林家林朝棟。說到這,那麼南部呢?由於南部曾是劉璈的地盤,仕紳多心向劉璈,成為劉銘傳推行新政的阻礙之一。 (相關報導: BBC台灣講古》鄭成功是誰的「民族英雄」? 更多文章

其次是錢的問題,劉銘傳將財源指向土地。臺灣自開墾以來,有很多未登記的田地,若調查出來可以增加稅收。不過,掌握這些田地的大多是地方豪強,必須謹慎實施。但正所謂「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當時負責調查彰化縣土地的官員李嘉棠打算敷衍了事,導致仕紳施九緞糾眾反抗。

施九緞事件後,為紀念這群反抗的群眾,當地設了一間百姓公廟,該廟位於今日彰化市阿夷里泰和國小旁的泰利路二段巷子裡。(圖/故事提供).jpg
施九緞事件後,為紀念這群反抗的群眾,當地設了一間百姓公廟,該廟位於今日彰化市阿夷里泰和國小旁的泰利路二段巷子裡。(圖/故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