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好的80年代時,台灣的經濟如病弱的孩子打了類固醇一般,突然成為活蹦亂跳、身強體壯的亞洲四小龍。
強身藥背後總是帶著致命的副效果,在台灣自身創意、教育優勢逐漸失去的90年代,加上中國快速的崛起,台灣瞬間又成為積弱不振的病童一般,只能等著四大基金進股市就股災,而沒有完整的解套方案在面對自身的危機。
而,小小的台灣在這呲牙咧嘴微笑的巨龍身邊,就像隨時將成為他的下一道開胃菜一樣。而商人有商機就無祖國的心態下,西元2000年後大量的工商在開放西進後外移到中國拓荒。
當然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當時為台商設的利機,現在一個個都成了現實的流沙陷阱,西進的台商中小型企業深陷泥淖流沙,能完整脫身甚至是維持實力的頂多只有大型的科技產業而已。
逝去的美好已經回不來了!回過頭來看台灣,工作的人們越來越忙碌、結婚的人們越來越少,伴隨而來的也就是出生率越來越低,更恐怖的也就是家長與孩子越來越疏離。
本文以『燕返』、『免費的惡夢』、『親子間的深憂』來探究『降低工時,讓雙薪家庭回家陪孩子』的重要性。
燕返:回不去的低薪年代,不如回家陪孩子
28k的低薪其實是政府造成的,2012年政府提出『保障返鄉青年兩年最低工資』時,政府所設定的就是這麼高的補助。當2014年來到,政府補貼的錢沒了,原先還有可能到三萬的薪資,就這麼的打回原型回到了兩萬八以下。
前總統馬英九曾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地創業。(蘇仲泓攝)
這『吳鳳接鬼』,還真的在2012年接到了鬼,在2014年更讓這些青年收入更穩穩搭上28k低薪時代的列車。接著的薪資凍漲更是延續到2016的年末,我們只能在低薪的寒冬中帶著虛偽的笑容迎接下一個新年。
勞動者只能選擇不斷加班增加收入,默默的大家從朝九晚五,變成朝九晚七。就這麼多了兩個小時的加班時數、多了一點收入,面對房貸、養育子女的高壓也瞬間得以緩解。
作者指出,家中有新生兒的家長們,卻也產生『為什麼我總是抽不出時間陪我的寶貝?』的疑慮。圖為巴西研究指出,餵食母乳的新生兒智力表現佳。(取自推特)
此刻家中有新生兒的家長們,卻也產生了不小的疑慮『為什麼我總是抽不出時間陪我的寶貝?』
幾個熟識的朋友甚至為了陪伴孩子成長,選擇一方離職全心投入孩子的成長,隨然家庭的經濟壓力仍是不小,但當這幾位朋友分享孩子的成長趣事時,我看見了真正他們一家人的喜悅。
燕返,似乎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然而,這樣的單薪經濟造成家庭的壓力確實不小!是否政府的勞工政策能夠有所轉圜,由增加工時轉化為讓有新生兒的雙薪家庭一方提前回家陪伴孩子,恐怕是我們執政者必須省思的問題了。
免費的惡夢:『家長放心加班,孩子政府幫你照顧』真的是好事?
在2015年柯文哲與其他的台北市候選人都提出了『友善託育』政策,收費低廉、廣設託育機構、增加有照保姆提供平台……等就這麼伴隨選舉成為了牛肉端上了桌。
作者指出2015年柯文哲與其他的台北市候選人都提出了『友善託育』政策,收費低廉等,但作者認為非好事。圖為柯文哲主持市警局「應勤簿冊電子化系統」啟用儀式。(取自台北市政府)
因為你只有假日與那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陪你的孩子,我不太相信會有多少時間讓你們能夠親子溝通!
最後親子溝通成為line群組、臉書群組時,恐怕親子間已經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面對面討論的時光了。當溝通只剩下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與看起來可愛,實際上卻很虛偽的長輩圖與可愛圖時,彼此的距離已經從最近的120公分遠到下一個光年的距離去了。
親子間甜蜜的回憶,甚至連最簡單的擁抱都會變成一種社群軟體的圖片形式時,建議家長們放下手機、關掉社群軟體,抬頭看看你的周遭。在這樣的時代變遷下,最後家長剩下的只有繁忙的工作、冷冰冰的空氣與孤獨的感受。
作者建議家長們放下手機、關掉社群軟體,抬頭看看你的周遭。(翻攝LINE官網)
我不相信政府鼓勵加班來增加勞動者薪資會改變些什麼,我也不相信政府會真心讓勞動者能在不加班的情形下增加薪資。
2016年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後,在勞動薪資、休假機制等案例中,我們更清楚的看清『無論是誰執政,政府絕對不是站在人民一方的支持者』而已。
在政府不斷增加託育點、保母平台時,我看見的卻是『為什麼政府鼓勵人民上班而不鼓勵家長回家陪小孩?』『難道親子問題比工時、薪資……來的更重要?』『連家庭時間都被政策與資方剝奪掉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只能靠法制來來約束?』
親子間的深憂:家長們為什麼憂慮呢?
私下有幾個朋友會詢問我與太太有關幼教的問題,像是『我的小孩兩歲了,究竟該不該讓他進幼兒園呢?』
因為在幼教待久了你就知道,幼兒園簡直就像是病毒實驗所一樣,是一個小小孩送進去,然後與其他孩子的感冒病毒不斷的交流,然後感冒、病癒後再交流而已。
我常戲稱幼兒園是『惡靈古堡裡的保護傘公司』,就是個病毒實驗與進化的場所。其實這個在小學一二年級也差不多,即便校園的消毒、衛生與環境整潔做的再好也一樣,因為孩子的抵抗力在2-9歲間正是最差的時候。
作者認為幼兒園簡直就像是病毒實驗所一樣,是一個小小孩送進去,然後與其他孩子的感冒病毒不斷的交流。圖為愛德幼兒園成立53週年《溯源追本》活動:小野爺爺來講古,愛德落成銅牌重新掛牌。(台北市政府提供)
『送孩子進幼兒園』這問題看起來好像是單純的,但『家長工作時間長,託育是必然的結果』、『2歲的孩子其實到學校是學不到什麼的』。
孩子真的要學習到社會規矩、團隊模式,也幾乎都在中班接近大班的時候,才會真的教到,這階段孩子仍是以自我中心而已!
會產生這樣的疑慮,其實也是因為資訊的快速流通所造成的。
『社群網路發達,造成更多的資訊不斷的流動,最後所有知識全部都被大家吸收到了。我們根本無法分辨哪個是真的訊息、那個是假的訊息!』
加上高工時的結果,家長只能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訊息,結果就是衍生更多疑慮。這個疑慮不僅一個人有,而是多數人都有。
家長與政府似乎都忽略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後把教育的職責交給了學校,更糟的就是『教育做不好、監獄就要坐的久!』(改自洪蘭教授)
我們從葉少爺與許多富少酒駕殺人的事件中,只看見這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很乖,都是別人帶
作者表示孩子教育光靠學校教育是沒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是家庭的關懷!(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
而收入更低的家庭,甚至因為家長收入與工時不穩定,造成的親子關懷時光更是短暫,最後孩子也只能在幫派、家將、宮廟中尋求同儕的慰藉。
當我們回朔憂慮的核心後,你只會發現『光靠學校教育是沒有用的,孩子真正需要得是家庭的關懷!』
台灣在社會福利政策上仍以資方為重,非以人民福利為優先。
而不斷往資方傾倒政府資源時,剝奪的就是你我與孩子們的時光。
要有家,你只能選擇優惠貸款,而不是屬於我們負擔得起的房價。孩子的就學,也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必須由他們自己貸款來承擔。
在既有的社會福利政策下,你只能選擇貸款、打工、加班、還錢,而沒有更好的選擇。時間就這樣偷偷地被政府與資方偷走,而我們卻完全無感於這些扭曲的方向,只能繼續往前走下去。
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問題中不斷的被凸顯出來,只是政府似乎只是往法制的消極面上去懲罰被害者,因為我們無法約束加害人以及其失能的富庶家庭,甚至是失能的弱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