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銀行曾經調查,台灣上班族平均一天花費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約為1小時,在公路交通十分便捷,高鐵、火車、捷運、公車、客運普遍暢行的現代,我們的交通基本上完全沒有任何的阻礙。
但在世界上的其它角落,卻有許多居民飽受紊亂交通的困擾,他們可能是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沒有發達的交通網絡,或大量人口聚集在都市時,所產生的嚴重擁擠問題。一起來看看這些城市的故事,也許你會感念我們四通八達的便捷。
在世界人口密度數一數二高的孟加拉(Bangladesh),每天都會有數以千計的人們渡河到港灣工作,無論氣候條件有多麼糟糕。船夫在這兒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2014年3月在昆明火車站發生駭人聽聞的恐怖攻擊事件,一共造成31人死亡、141受傷之慘劇。在那之後,中國便非常注重火車交通運輸的安檢問題,圖為北京車站誇張的排隊受檢人龍。
澀谷路口是東京(Tokyo)最有名,且最繁忙的要道之一,每天都有上萬人行經此地,每當交通號誌變為紅燈,超過2500人會同時跨越馬路。
在印度(India)古城古瓦哈提(Guwahati),夏日時由於對流旺盛、降雨量非常豐沛,但由於排水系統老舊,居民必須在積水不退的道路上冒險前行。
印度孟買(Mumbai)的交通擁擠狀況舉世知名,在這個都會區人口超過2500萬的大城中,通勤的可怕程度令人震撼。
如果你在斯里蘭卡可倫坡(Colombo, Sri Lanka)想要搭火車,可能需要多一點耐心,而且手腕的臂力也要強壯才行。
對巴基斯坦喀拉蚩(Karachi, Pakistan)的居民來說,能夠等到久久一班的公車就很不容易,因此不管天氣再惡劣、大雨多麼滂沱,只要能擠上車回家就是最值得的事。
「搶火車」在印尼爪哇省(Java)就像是一場革命,人們拚了命的要擠上火車,塞滿車內空間、屋頂空間,擠不上也要硬衝進去,危險但也令人心酸。
擠火車的狀況除了南亞,在南非索維托(Soweto, South Africa)也非常嚴重,人們背著大包小包為了返鄉,臉上帶著愉悅神情,也許這就是最樂天自然的表率。
奈及利亞拉哥斯(Lagos, Nigeria)是非洲大城之一,人口高達2100萬,擁擠的交通程度彷彿大馬路就是個市集,想要移動根本難如登天。
在辛巴威哈拉雷(Harare, Zimbabwe),由於交通設施建設未臻完善,路燈十分缺乏,行人與車輛的安全受到極大考驗。
埃及開羅(Cairo, Egypt)的交通狀況,我們已從許多電影中一窺其端倪,只要市集開市,交通大概就會開始壅塞,車水馬龍的模樣已成為當地特色。
對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 Turkey)的居民來說,塞車是一種習慣,因為一年會耗費超過125小時的光陰在塞車上。
北方大城最辛苦的,在於冬日雪季時影響的交通堵塞,像是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 Canada),暴風雪經常讓人回不了家。
奇洛埃島(Chiloé)是智利(Chile)中南部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當地居民若要到城內上班,要開車加渡輪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 Belgium)是歐洲著名的塞車大城,平均每年會花94小時在堵車上,就連高速公路也很常塞,因為太多歐洲人都會路過此地。
只要一到假日,會有許多的中國人經由深圳到香港旅行,光是要通過海關的人潮每每排隊就超過1個小時,也成了某種另類的交通壅塞。
文/魯皓平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見雜誌(原標題:交通悲歌:用20張照片看各地通勤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