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椒專欄:2022年中國還有嘻哈嗎?當饒舌歌手唱起愛國主旋律

(截自《中國說唱巔峰對決》Youtube)

這個夏天,綜藝節目《中國說唱巔峰對決》悄然上架,一發佈便引起中國境內的大量關注。

這部綜藝既可算是2017年大熱綜藝《中國有嘻哈》的第六季,也是一場將之前歷屆冠軍、甚至競爭平台其他饒舌節目的冠軍、大熱單曲創作者、話題歌手等齊聚一堂的中國饒舌歌手全明星賽。比賽的選手,包括Gai、艾熱等冠軍,Va Va、萬妮達等頂尖的女性rapper,甚至有在第一屆擔任評委的、中文饒舌圈元老級人物熱狗。

節目組召集大量榮譽加身、不需再靠比賽證明自己的歌手,號稱是要給中文說唱圈再添一把火,打造個最強聯盟。這樣的聲勢自然引來大量關注,選手們也一個個火力全開;但在熱鬧之外,也有一些不同的視角:有長期觀察中國饒舌界發展的直播主猜測,這或許是強弩之末的中國饒舌選秀節目的最後一搏。

「借鑑」了海外節目《Show Me Your Money》,《中國有嘻哈》從2017年橫空出世,引起了包括香港、台灣的中文饒舌界的關注,將這一小眾文化帶到大眾視野,又迅速受到暴擊回到地下;再有一眾歌手們回歸主流的努力,走到如今改頭換面可能是最後的努力,饒舌綜藝幾乎是這五年中國螢幕封禁史的一個切面。

大眾所悅之物,審查隨之而來

最新節目播出期間,討論群組出現了這樣一張帖文。「其實我好懷念17年前的瘋批哈圈,什麼都敢寫什麼都敢唱,」樓主寫道,「每個人都一副沒有文化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樣子。」下方的網友紛紛回憶,「那時候紋身也不用打碼」,「那時候還有很多人是髒辮」。

很少有人意識到,那個相對舒展、選手猖狂的時代,僅僅是五年前。

《中國有嘻哈》早期衝擊大眾視野,一大原因是地下文化中的桀驁不馴。奇形怪狀的選手們打扮特異,才華橫溢,不服天不服地,不服節目組也不服彼此,製造了大量有張力的瞬間,也使觀眾一窺亞文化的生命力。

《中國有嘻哈》的走紅,背後是中國串流媒體的發展。

在2010年代,中國串流媒體平台從視頻網站逐漸轉型,開始自製劇集和綜藝等,最初以精悍鬆散的小品為主,後逐漸形成體系。2014年,資本大量進入網路平台自製劇集;網路大電影這一概念第一次被流媒體平台提出;《奇葩說》等網路綜藝走紅,那年有至少150個網路綜藝節目上線。

隨後數年,網路影視如井噴爆發,內容日趨向主流靠攏,同時也引起了官方注意:2016年2月,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長李京盛表示,將對網路劇審查做出規定,簡而言之就是「電視台不能播的網站也不能播」。2017年6月30日,《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通過,具體列舉了節目審核標準。

《中國有嘻哈》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中國電視廣告投放連續3年數據下滑,三大網路選秀則突破20億點擊量。該節目第一集上線短短4小時,播放量超1億——勢頭一直持續到節目結束。

大眾所悅之物,審查隨之而來。 (相關報導: 孫小椒專欄:性別觀念進步了,倒退還會遠嗎?中國式流行文化悖論 更多文章

導火索是節目兩名冠軍之一PG One於2017年底被爆與已婚演員有染,引起軒然大波;隨後其早年作品中被發現「純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等歌詞,《中國婦女報》指控其教唆青少年吸毒。事發不久,廣電總局於2018年1月發佈規定,要求電視邀請嘉賓應堅持「四個絕對不用」標準,並明確要求節目不用紋身藝人、嘻哈文化、亞文化(非主流文化)、喪文化(頹廢文化)。